文章解析

zhèng
xiàn
西
zhāi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màn
gòu
xuān
chuāng
shēn
tāo
tāo
juàn
dēng
lín
shī
shū
qiān
zǎi
jīng
lún
zhì
sōng
zhú
shí
xiāo
xīn
xiǎo
zhěn
róng
chūn
mèng
dào
dēng
wéi
yuè
huá
qīn
xíng
kān
guì
chóu
qín
chē
chóng
lái
shí
cuì
yīn

译文

随意构筑的轩窗意蕴深远,对这纷繁世俗感到厌倦,不愿涉足。诗书承载着千年的经世济民之志,松竹彰显着四季不变的洒脱心境。清晨醒来,不容纷华之梦延续,夜晚点着灯,只允许月光照入。且看通过勤苦努力终将获得富贵回报,到时他会乘车马重来,重拾西斋的翠阴。

逐句剖析

"漫构轩窗意亦深":随意构筑的轩窗意蕴深远,

"滔滔浮俗倦登临":对这纷繁世俗感到厌倦,不愿涉足。

"诗书千载经纶志":诗书承载着千年的经世济民之志,

"松竹四时萧洒心":松竹彰显着四季不变的洒脱心境。

"晓枕不容春梦到":清晨醒来,不容纷华之梦延续,

"夜灯唯许月华侵":夜晚点着灯,只允许月光照入。

"行看富贵酬勤苦":且看通过勤苦努力终将获得富贵回报,

"车马重来拾翠阴":到时他会乘车马重来,重拾西斋的翠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郑子宪西斋》是宋代王安石退隐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友人郑子宪的书斋为题材。首联写郑子宪构建轩窗别具深意,厌倦世俗纷扰,表明其超脱世俗的心境。颔联既隐含作者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又流露出寄情诗书、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颈联从清晨难有春梦、夜晚独对月华,刻画其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专注。尾联表达对郑子宪的祝愿,相信其凭借勤苦能获富贵,未来衣锦还乡。诗中用“漫构轩窗”“松竹四时”等意象,勾勒出幽居环境的清雅静谧;借“晓枕春梦”“夜灯月台”暗喻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构建出世与入世相互交织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题咏诗。全诗先描写了西斋的意趣和主人公对世俗的态度,再写主人公的志向和心境,最后表达了对郑子宪的赞美、对其志向的肯定以及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漫搆轩窗意亦深”“松竹四时萧洒心”,“轩窗”“松竹”是构成幽居环境的核心意象,诗人将两者组合,勾勒出书斋周围清雅静谧的环境,暗含对这种超脱世俗的居所及心境的认可。暗喻:“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华侵”,以“晓枕春梦”暗喻世俗的纷扰欲望,以“夜灯月华”暗喻超脱世俗的清净境界,通过“不容”“唯许”的对照,暗喻诗人对超脱世俗精神追求的坚守。

3. 分段赏析

首联“漫构轩窗意亦深,滔滔浮俗倦登临”,前句写友人随意构建轩窗却蕴含深意,体现其独特的生活品味与精神追求;后句“滔滔浮俗倦登临”表明友人对世俗的厌倦,不屑于与世俗同流合污,展现出友人超凡脱俗的形象,也为全诗定下高雅基调。颔联“诗书千载经纶志,松竹四时萧洒心”,对仗工整。“诗书千载经纶志”,表明友人研读诗书,心怀经世济民的远大志向,且这志向千载,凸显其志向的坚定;“松竹四时萧洒心”借松竹四季常青、潇洒自在的特性,展现友人如松竹般高洁、洒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颈联“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华侵”,从生活细节入手。清晨枕上,友人不让春梦打扰自己,暗示其心思专注,不沉溺虚幻;夜晚孤灯相伴,唯有月光照入,描绘出友人生活的清幽孤寂,同时也体现出其享受这份宁静,坚守自我的心境。尾联“行看富贵酬勤苦,车马重来拾翠阴”,“行看”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坚信,认为友人的勤奋与努力终会换来富贵。“车马重来拾翠阴”描绘出一幅友人功成名就后,乘车马重回故地,在翠阴下悠然自得的画面,既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也暗示友人即使富贵也不会改变其高雅洒脱的本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原过》

下一篇:宋·王安石《怀古二首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