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自江边使":江边的使者带来了家乡的书信,
"乡邻病饿稠":知道家乡的邻里都过着贫病饥饿的生活。
# 乡邻:指抚州。
"何言万里客":他们哪里知道我这个寄居远方的客人,
"更作百身忧":还有着百倍不止的忧虑呢。
# 百身忧:谓所忧不止一处一事而已。
"补败今谁恤":当今还有谁为补救这破败的局面而操心呢,
"趋生我自羞":我现在只为生活奔忙,真感到可羞。
"西南双病眼":自己年老多病,在夕阳下遥望西南边的家乡,
"落日倚扁舟":虽觉无能为力,仍然十分关切。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联“书自江边使,乡邻病饿稠”:点明消息来源,诗人在江边收到家乡使者带来的消息,得知乡邻病饿的情况非常严重,为全诗奠定了忧虑的基调。颔联“何言万里客,更作百身忧”:进一步抒发情感,诗人作为远离家乡的万里客,听闻此消息后,内心产生了极度的忧虑,一个“更”字强化了这种忧思。颈联“补败今谁恤,趋生我自羞”:表达诗人的自责与羞愧,面对乡邻的困境,自己却无力救助,感到无比羞愧,体现出诗人对乡邻苦难的深切关怀和对自身无力的无奈。尾联“西南双病眼,落日倚扁舟”:描绘出一幅画面,诗人在江上,双眼因病模糊,在落日时分倚靠在扁舟上。这一画面既写出了诗人的衰老与无助,又通过落日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伤。
下一篇:宋·王安石《扬子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