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xī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yún
tái
diàn
殿
cuī
wéi
wàn
cháng
jiāng
jiǔ
bēi
zuò
jiàn
shān
chuān
tūn
yuè
yǎo
chē
sòng
chén
āi
yàn
fēi
yún
shēng
guò
jìn
tiān
mén
mèng
huí
shèng
gài
wéi
shī
shōu
shí
cái
xiū
zuò
děng
xián
lái

译文

落星寺的台殿高耸入云,显得十分雄伟壮丽,万里长江的壮阔景色,仿佛尽收眼底,就像一杯酒一样渺小。坐在高处,可以看到山川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周围一片宁静,没有车马的喧嚣和尘土的飞扬。大雁从云间飞过,声音低沉而悠远,游客靠近寺庙,仿佛靠近了天门,连梦也变得格外清晰。如此美景,唯有诗歌可以记录下来,而我却因才华不足而感到羞愧。

逐句剖析

"崒云台殿起崔嵬":落星寺的台殿高耸入云,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万里长江一酒杯":万里长江的壮阔景色,仿佛尽收眼底,就像一杯酒一样渺小。

"坐见山川吞日月":坐在高处,可以看到山川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周围一片宁静,

"杳无车马送尘埃":没有车马的喧嚣和尘土的飞扬。

"雁飞云路声低过":大雁从云间飞过,声音低沉而悠远,

"客近天门梦易回":游客靠近寺庙,仿佛靠近了天门,连梦也变得格外清晰。

"胜概唯诗可收拾":如此美景,唯有诗歌可以记录下来,

"不才羞作等闲来":而我却因才华不足而感到羞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落星寺》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写落星寺的高峻台殿、浩渺长江以及山川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了寺庙的幽静与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万里长江比作一杯酒,生动地展现了落星寺的雄伟与宁静。这首诗意境雄浑开阔,语言质朴而韵味深长。诗人巧妙地运用夸张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展现了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万里长江一酒杯”,将万里长江比作一杯酒,夸张地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豪迈气概和胸怀的宽广。借景抒情:“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通过描写“崒云台殿”“山川吞日月”“雁飞云路”等壮丽景色,抒发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豁达。

2. 分段赏析

首联:“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落星寺的高峻与雄伟。“崒云台殿起崔嵬”展现了寺庙建筑高耸入云的气势,而“万里长江一酒杯”则以长江的浩渺反衬出寺庙的壮阔,意境开阔,气势磅礴。颔联:“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此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落星寺的宁静与超凡。“坐见山川吞日月”描绘了山川的壮阔,仿佛能吞吐日月,而“杳无车马送尘埃”则突出了寺庙远离尘世喧嚣的清幽。颈联:“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诗人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高远与宁静。“雁飞云路声低过”以大雁低飞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空旷与静谧,而“客近天门梦易回”则暗示了寺庙的高峻,仿佛接近天门,令人心境澄澈。尾联:“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诗人以自谦的方式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落星寺美景的赞美和对自身才华的反思。诗人认为只有诗歌才能捕捉到如此壮丽的景色,而自己则因才华不足而感到羞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下一篇:宋·王安石《清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