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陶潜归去来":彭泽的陶潜写下了《归去来兮辞》,
"素风千岁出尘埃":他那淳朴的风范历经千年仍超脱于尘世之外。
# 素风千岁:龙舒本作余风千载。
"明时俊老心无累":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年老而俊逸的孙学士心中没有世俗的牵累,
"故里高门子有才":他故乡高门大户之子也颇有才华。
"更作园林负城郭":还在城郭之外建造园林,
# 作:张本作筑。
"常留花月映池台":常常让花月的光辉映照在池台之上。
"却寻五柳先生传":再去看《五柳先生传》,
"柴水区区但可哀":那柴米水盐的琐事终究是令人悲哀的。
# 柴:龙舒本作山,张本作薪。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联“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以陶潜及其《归去来兮辞》开篇,将孙学士与陶潜类比,“素风千岁出尘埃”赞扬了孙学士具有历经千年仍超脱尘世的淳朴风范,为全诗奠定了赞美和向往的基调。颔联“明时俊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进一步描述孙学士,“明时”点明时代背景,“心无累”突出其内心的闲适和超脱,“故里高门子有才”则从侧面展现了孙学士家族的荣耀和子弟的才华,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颈联“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描绘了归来亭的环境,“负城郭”写出园林的位置,“花月映池台”营造出一种优美、闲适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孙学士归隐生活的惬意。尾联“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借《五柳先生传》抒发感慨,“柴水区区”描绘了生活的琐碎,“但可哀”则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悲哀之情,在赞美孙学士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和思考。
上一篇:宋·王安石《钓者》
下一篇:宋·王安石《落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