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骊塘路":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故乡骊塘的那条路,
"茫然四十春":茫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的时光。
"长为异乡客":长久以来一直作为漂泊在异乡的游子,
"每忆故时人":常常会回忆起旧时的友人。
"水阅公三世":水见证了您家三代人的变迁,
"云浮我一身":我却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
"濠梁送归处":在濠梁这个地方送您归乡,
"握手但悲辛":与您握手道别,心中只有悲伤辛酸。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对比:“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将水的长久与邓家的传承相对,自己如浮云般漂泊不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生境遇的不同。直抒胸臆:“握手但悲辛”,直接表达出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悲伤辛酸。
2. 分段赏析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开篇点明自己与故乡骊塘路长久未见,已过去茫然的四十年,奠定了全诗深沉的情感基调,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沧桑感。“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进一步阐述自己长期漂泊异乡的状态,由此引出对旧时友人的思念,为下文送别友人做铺垫。“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以水为时间见证者,阅尽邓家三代变迁,而自己却像浮云一样漂泊无依,通过对比深化了人生感慨。“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最终落到送别场景,在濠梁与友人握手作别,此时心中唯有悲伤辛酸,将离情别绪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王安石《梦张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