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lín
chuā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dōng
shuǐ
cháng
lín
shàng
bǎn
huí
tóu
xīn
jué
xǐng
fán
fēi
zhòng
shū
ān
néng
yǎng
zhì
zēng
shēn
yōu
shāng
shì
fēn
fēn
chū
bìng
chéng
wěi
wěi
qīn
wèi
yǒu
bàn
fēn
qiú
shú
kǒng
tián
gōu
gèng
zhān
jīn

译文

向东乘船顺着溪水渡过茂密的树林,登上山坡后回头,不禁用手抚胸长叹。已经感觉自己在省事方面比不上仲叔,又怎么能够像曾参那样修养志向呢。遇到各种事情,忧伤情绪纷纷涌现,疾病趁着身体虚弱逐渐侵袭。没有半点办法来自我救赎,担心自己会客死他乡,泪水更沾湿了衣襟。

逐句剖析

"东浮溪水渡长林":向东乘船顺着溪水渡过茂密的树林,

"上坂回头一拊心":登上山坡后回头,不禁用手抚胸长叹。

"已觉省烦非仲叔":已经感觉自己在省事方面比不上仲叔,

"安能养志似曾参":又怎么能够像曾参那样修养志向呢。

"忧伤遇事纷纷出":遇到各种事情,忧伤情绪纷纷涌现,

"疾病乘虚亹亹侵":疾病趁着身体虚弱逐渐侵袭。

"未有半分求自赎":没有半点办法来自我救赎,

"恐填沟壑更沾襟":担心自己会客死他乡,泪水更沾湿了衣襟。

# 恐填沟壑更沾襟:龙舒本作马头西去百沾襟,一望亲庭更苦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手把诗篇卧空屋,欲歌商颂不成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去临川》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王安石初离临川时所作,生动地展现了他此时复杂的心境。诗的首联描绘了诗人离开临川时的情景,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透露出他的不舍与感慨。颔联体现了他对自身状态和人生追求的反思。颈联则进一步刻画了他内心的忧伤和身体的不适。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描绘诗人乘船顺着溪水向东,渡过茂密的树林,登上山坡后回头,不禁抚胸长叹。此联以叙事开篇,通过“回头一拊心”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离开临川时内心的不舍与惆怅。颔联:“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诗人将自己与仲叔、曾参相比,觉得自己在处事方面不如仲叔那般能够省去麻烦,在修养志向方面也难以企及曾参,流露出对自己的不满与无奈,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品德修养和处事能力的反思。颈联:“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直接描述了诗人的现实处境,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纷纷引发他的忧伤情绪,而身体也因虚弱被疾病逐渐侵扰。“纷纷”“亹亹”两个叠词,强化了忧伤和疾病的侵袭之感,突出了诗人的困境。尾联:“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表达诗人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自我救赎,甚至担心自己会客死他乡,泪水沾湿衣襟。此联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助推向高潮,体现出对未来深深的恐惧与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平甫如通州寄之》

下一篇:宋·王安石《望越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