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g
yú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bīng
chūn
fēng
zhǎng
gōu
shàng
lín
huā
fēi
wèi
yāng
yóu
cán
xuě
què
wèi
xiáng
yún
yìng
liú

译文

冰雪在春风中消融,汇入皇宫的护城河,让河水渐渐上涨,上林苑里花朵散发的香气,轻盈得仿佛要在空中飞舞漂浮。未央宫的屋瓦上,还残留着没有融化的积雪,这些残雪却因为吉祥的云彩映照阳光,显得光影流动、格外明媚。

逐句剖析

"冰入春风涨御沟":冰雪在春风中消融,汇入皇宫的护城河,让河水渐渐上涨,

"上林花气欲飞浮":上林苑里花朵散发的香气,轻盈得仿佛要在空中飞舞漂浮。

"未央屋瓦犹残雪":未央宫的屋瓦上,还残留着没有融化的积雪,

"却为祥云映日流":这些残雪却因为吉祥的云彩映照阳光,显得光影流动、格外明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祥云》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为写景题材,描绘了春风中御沟冰融、上林花气浮动,未央宫瓦残雪未消却被祥云映日映照的景象。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以“冰入春风”“花气飞浮”等细节勾勒春日宫廷景致。语言明快自然,通过残雪、祥云、日光等意象的组合,展现出春日宫廷的清新与祥瑞,字里行间流露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冰入春风涨御沟”一句,以“春风”点明时节,“冰入”写出冰雪在春风中消融的动态,“涨御沟”则描绘出消融的冰雪汇入皇宫护城河、使河水渐涨的景象。短短七字,既勾勒出初春的生机,又通过“御沟”暗示了宫廷背景,画面鲜活而具体。“上林花气欲飞浮”转向嗅觉与视觉的结合。“上林”是皇家园林,“花气”写出花朵初绽时的清香,“欲飞浮”用拟人化的想象,将无形的香气化为仿佛能在空中飘动的轻盈形态,既表现了花香的浓郁,又透着春日的灵动。“未央屋瓦犹残雪”以“未央”代指皇宫,聚焦于屋瓦上残留的积雪。“犹残雪”三字,既呼应了前文“冰入春风”的初春背景,又以未消的残雪保留一丝清寒,为后文祥云映日的温暖景象做了铺垫,形成冷暖的细微对比。“却为祥云映日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祥云映日”直接点题,吉祥的云彩与阳光相映,光芒洒在残雪上,“流”字赋予光影动态感,仿佛残雪也因这祥瑞的光影而流动起来。此句将实景与祥瑞意象结合,既写出眼前景致的明媚,又暗含对美好景象的赞叹,情感自然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秋云》

下一篇:宋·王安石《梁王吹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