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千龄合":兴盛的时代如千年一遇般相合,
"宗工四海瞻":您这位受天下尊崇的重臣,被四海之人敬仰。
"天心初吁俊":上天或君王起初求访贤才时,
"云翼首离潜":您便如振翅的云鸟,率先从潜藏中脱颖而出。
"德望完圭角":品德声望如圭玉般方正无缺,
"仪形壮陛廉":仪表风范让朝廷更显庄重。
"徐鸣苍玉佩":缓步行走时,苍玉佩轻轻作响,
"尽校碧牙签":您尽心校勘那些插着碧牙签的典籍。
"纶掖清光注":在中书省蒙受帝王的恩宠光辉,
"銮坡茂渥沾":于銮坡之地享受丰厚的恩泽。
"文明诚得主":文教昌明诚然因得遇贤主,
"政瘼尚烦砭":而政治弊病,仍需您来整治。
"右府参机务":曾在枢密院参与机要事务,
"东涂赞景炎":又在东部地区辅助成就光明盛景。
"庙谟资石画":朝廷的谋略倚仗您坚固如石的策划,
# 谟:原作谈,据张本改。
"兵略倚珠钤":军事方略凭借您珍贵如珠的兵学智慧。
"坐镇均劳逸":安稳治理时,您均衡百姓的劳逸,
"斋居养智恬":居处整洁时,您修养智慧与恬静心境。
"讴谣喧井邑":城乡间满是称颂您的歌谣,
"惠化穆苍黔":仁惠的教化让百姓和谐安乐。
# 穆:张本作洽。
"进律朝章旧":按朝廷典章旧制晋升,
"疏恩物议佥":分施恩泽赢得众人一致赞同。
"通班三殿邃":您在深远的三殿朝班中地位显要,
"徙部十城兼":如今调任地方,兼管十城之地。
"申甫周之翰":您如周代的申伯、仲山甫,是国家的栋梁,
"龟蒙鲁所詹":又如鲁国的龟山、蒙山,受世人仰慕。
# 詹:一作檐。
"地灵奎宿照":郓州之地灵秀,有奎星照耀,
"野沃汶河渐":肥沃田野被汶河浸润。
"首路龙旗盛":启程时,龙旗仪仗盛大,
"提封虎节严":管辖的疆域中,虎节彰显威严。
"赐衣缠紫艾":皇帝赏赐的官衣缠着紫色印绶与艾草,
# 紫:张本作锦。
"卫甲缀朱綅":卫兵的铠甲缀着红色丝绳。
"海谷移文省":各地公文得以精简,
"溪堂燕豆添":溪堂中宴饮的礼器增多。
"班春回绀幰":您乘青色车幔的车子巡行颁布春令,
"问俗卷彤襜":撩起红色车帷询问民俗风情。
"舟檝商岩命":您如商岩的傅说般受任为辅佐之臣,
"熊罴渭水占":又如渭水的吕尚般有辅佐明君的征兆。
"治装行入觐":待您整理行装入朝觐见时,
"金鼎重调盐":国家大政的重任,仍需您如调和鼎中盐味般悉心治理。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运用典故、赞颂德行才干等,描绘了宋谏议的品德才能、政治功绩及赴任场景,体现了宋谏议的卓越才德与重要地位,表达了对宋谏议的高度赞美与期许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申甫周之翰”句,巧用周代贤臣申伯、仲山甫的典故。典故原意是《诗经》中赞二人为周朝栋梁,辅佐宣王中兴。作者在诗中以“申甫”喻指宋谏议,将其比作周代治国重臣,既契合宋谏议身为朝廷宗工、出镇地方的身份,又借古贤的赫赫功绩,暗赞其才德兼备、堪当国家栋梁之任,含蓄而有力地凸显了对宋谏议的推崇。
3. 分段赏析
“盛世千龄合,宗工四海瞻”,开篇点出盛世难逢的背景,称宋谏议为天下敬仰的重臣,既赞时代昌明,亦显人物声望之高。“天心初吁俊,云翼首离潜”以朝廷求贤喻“天心吁俊”,将宋谏议比作率先展翅的云鸟,从潜藏中脱颖而出,暗合其应时而出的俊杰身份,暗含对其才略的肯定。“德望完圭角,仪形壮陛廉”以“圭角”喻品德方正,言其德望完美如玉器无缺,仪容风范令朝廷更显庄重,凸显内外兼修的重臣形象。“徐鸣苍玉佩,尽校碧牙签”则从细节着笔,写其佩玉轻响的优雅举止,以及尽心校勘典籍的严谨态度,见其文官风范与治学之勤。“纶掖清光注,銮坡茂渥沾”借“纶掖”“銮坡”代指中枢机构,言其蒙受帝王恩宠与朝廷厚待,显其受重用之态。“文明诚得主,政瘼尚烦砭”既赞其辅佐使文教昌明,又指出政治弊病需其整治,既颂其功,亦寄望其继续施展才略,体现对其能力的信赖。“右府参机务,东涂赞景炎”述其曾任枢密院要职、辅助地方政务的经历,见其在中央与地方的作为。“庙谟资石画,兵略倚珠钤”以“石画”喻谋略坚固,“珠钤”代指兵书,从文武两方面凸显其治国安邦的核心作用,赞其才略兼具。“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写其治理地方时均衡百姓劳逸,居处简静修养心性,既显仁政,亦见为官修养。“讴谣喧井邑,惠化穆苍黔”从百姓反响侧面烘托政绩,城乡遍传称颂之歌,仁惠教化使百姓和睦,足见其深受爱戴。“进律朝章旧,疏恩物议佥”言其按旧制晋升、施恩获赞,行事合于典章且得民心。“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写其在朝廷地位显要,调任地方兼管十城,既显朝廷器重,亦明其肩负的重任,见其仕途顺遂与职责之重。“申甫周之翰,龟蒙鲁所詹”巧用周代贤臣申伯、仲山甫典故,将宋谏议比作国家栋梁,借古贤功绩暗赞其才德,又以鲁国龟山、蒙山喻其受世人仰望,典故贴切,凸显其身份与功绩。“地灵奎宿照,野沃汶河渐”写郓州地灵人杰、沃土被汶河浸润,既绘地理优势,亦暗含对其治所的美好期许。“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描绘赴任场景,龙旗仪仗盛大、虎节威严,显其职权之重与出行的庄重。“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以服饰细节表现皇帝恩宠,紫艾印绶、朱綅卫甲,侧面烘托其地位尊崇,见朝廷礼遇之隆。“海谷移文省,溪堂燕豆添”述其简政便民、与民同乐,减少公文往来,官署宴饮礼器增多,尽显亲民与实干。“班春回绀幰,问俗卷彤襜”写其乘青幔车颁春令、撩红帷问民俗,细节中见其重视民生、勤于政务的作风。“舟楫商岩命,熊罴渭水占”用傅说、吕尚典故,喻宋谏议如古贤般身负辅佐重任,寄寓其未来回朝的期待。“治装行入觐,金鼎重调盐”以“调盐”喻治国,既写其赴任准备,亦以“金鼎重调”收束,高度赞美其才德,期待其未来主持大政,全诗在厚重的期许中落幕。
下一篇:宋·王安石《咏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