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ān
shí
èr
shí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céng
wéi
niú
jiàn
cǎo
dòu
huān
yòu
céng
wéi
rén
huān
jiàn
nán
ruò
zhēn
shì
zhǐ
cháng
ruò
hào
dìng
yīng
zhī
wéi
shǐ
使
táng
táng
zhàng
rèn
wéi

译文

我曾转世为牛马时,见到草和豆就满心欢喜。我又曾转世成为女人,见到男子就心生欢喜。我如果真的是那个本真的自我,就应该始终保持不变。如果喜好和厌恶不能确定,那就应该知道是被外物所役使了。堂堂的大丈夫,不要把外物认作真正的自己。

逐句剖析

"我曾为牛马":我曾转世为牛马时,

"见草豆欢喜":见到草和豆就满心欢喜。

"又曾为女人":我又曾转世成为女人,

"欢喜见男子":见到男子就心生欢喜。

"我若真是我":我如果真的是那个本真的自我,

"只合长如此":就应该始终保持不变。

"若好恶不定":如果喜好和厌恶不能确定,

"应知为物使":那就应该知道是被外物所役使了。

"堂堂大丈夫":堂堂的大丈夫,

"莫认物为己":不要把外物认作真正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哲理诗。诗中假设自己曾为牛马、女人时不同的喜好,通过对比与分析,阐述若喜好不定便是为物所使的道理,最后劝诫大丈夫莫认物为己。语言质朴,却蕴含深刻哲理,体现了王安石对自我本质的思考和对世人的警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通过假设自己不同的转世身份和相应的喜好,为后文的哲理探讨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的喜好容易受到外在身份和环境的影响。中间四句:“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对前面的事例进行分析,提出如果存在真正的自我,就应该保持不变;而如果喜好不断变化,那就说明是被外物所左右了,点明了人们被外物迷惑的本质。最后两句“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直接发出呼吁,劝诫大丈夫们要清醒地认识自我,不要把外物等同于自己,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传达出一种对坚守自我的倡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虎图》

下一篇: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