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陇":刚得到陇地,
"复望蜀":又想得到蜀地,
"未求宝剑先求玉":还没求到宝剑,却先去追求美玉。
"秦相后车一千谷":秦朝的宰相,后面跟着一千辆马车,
"唐相胡椒八百斛":唐朝的宰相,家里藏着八百斛胡椒。
"黄金肘邛驾黄鹄":用黄金装饰的印信驾着黄鹄,
"身前佞佛身后福":生前假装信佛,死后妄求福报。
"九潦泻入无底谷":九潦的水流泻入无底的山谷,
"匹似人心犹易足":相比之下,人心的贪婪更难满足。
"九州四海王同年":九州四海的大地,同在一年之中,
"三江五湖春水船":三江五湖的春水,映照着行船。
"便应犯斗入月边":应该像冲破星斗,进入月边那样勇敢,
"余事犹堪济巨川":其他的事情也能驾驭大河。
"天风吹来堕人寰":天风将我吹落人间,
"水精宫里作诗仙":我在水晶宫中成为诗仙。
"寄笺挑云叫穹昊":寄出书信,冲破云层,呼唤上天,
"愿赐江湖散人号":希望赐予我江湖散人的称号。
"玉皇留渠作丰年":玉皇大帝让我留在人间造福丰年,
"早晚唤归香案前":早晚还会召唤我回到天庭。
"诗仙掉头不肯住":诗仙摇头不肯停留,
"田园将芜梦归去":思念着田园荒芜,梦中归去。
"括苍山胜道场山":括苍山胜过道场山,
"向来结芽非雾间":我曾在那云雾间结庐而居。
"齐房恰则斗来大":斋房只有斗大的空间,
"中藏世界三千个":却能容纳三千个世界。
"门前蛮触战方酣":门前的战争正酣,
"鼻息如雷政高卧":而我却鼾声如雷,高卧不起。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分段赏析
前三句:“既得陇,复望蜀,未求宝剑先求玉。”开篇以“既得陇,复望蜀”典故起兴,暗示了人性的贪婪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诗人用“未求宝剑先求玉”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表达出对世俗名利追逐的批判。第四、五句:“秦相后车一千毂,唐相胡椒八百斛。”通过历史典故,描绘秦相和唐相的奢华与贪婪。秦相的千辆马车和唐相的八百斛胡椒,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过度追求,反映了官场的腐败。第六、七句:“黄金肘印驾黄鹄,身前佞佛身后福。”此句讽刺那些身居高位者,生前以权谋私,死后还妄求福报。黄金肘印象征权力,黄鹄则暗示其行为的虚伪,而“佞佛”则揭示了他们对宗教的利用。第八、九句:“九潦泻入无底谷,匹似人心犹易足。”诗人以“九潦泻入无底谷。”比喻人心的无底洞,暗示人性的贪婪远胜于自然的无底谷,批判了人心的难以满足。第十、十一句:“九州四海王同年,三江五湖春水船。”诗人通过对九州四海的描绘,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同时,“三江五湖春水船”象征着诗人的自由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十二、十三句:“便应犯斗入月边,余事犹堪济巨川。”诗人以“犯斗入月边”表达了对更高理想的追求。即使面对艰难险阻,诗人仍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就大事。第十四、十五句:“天风吹来堕人寰,水精宫里作诗仙。”诗人将自己比作从天而降的仙人,堕入人间后仍以诗仙自居。这种超凡脱俗的自比,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自信和对世俗的不屑。第十六、十七句:“寄笺排云叫穹昊,愿赐江湖散人号。”诗人以“寄笺排云叫穹昊。”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希望被赐予“江湖散人”的称号,进一步强化了他超脱世俗的心境。第十八、十九句:“玉皇留渠作丰年,早晚唤归香案前。”诗人以“玉皇”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表达了自己虽被留在人间,但终将回归仙界的信念。这种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贯穿了整首诗。第二十、二十一句:“诗仙掉头不肯住,田园将芜梦归去。”诗人以“田园将芜”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归隐田园的向往。诗仙的“掉头不肯住”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决绝。第二十二、二十三句:“括苍山胜道场山,向来结茅非雾间。”此联描绘了括苍山和道场山的美景,诗人以“结茅非雾间”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强化了归隐的主题。第二十四、二十五句:“斋房恰则斗来大,中藏世界三千个。”诗人以“斋房恰则斗来大。”形容隐居之所的狭小,但“中藏世界三千个”则以小见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广阔。第二十六、二十七句:“门前蛮触战方酣,鼻息如雷政高卧。”诗人以“蛮触战方酣”比喻世俗的纷争,而自己则以“鼻息如雷政高卧。”表达对这些纷争的超脱和不屑,以一种高卧的姿态面对世俗的喧嚣。
上一篇:宋·杨万里《荔枝堂夕眺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