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chū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sōng
zhú
yīn
hán
fèn
wài
cāng
jiāo
huā
shī
湿
mèng
zhōng
xiāng
chōu
shēn
zhū
chén
āi
yǎn
shān
lín
wèi
cháng
jīn
gèng
qiū
xiǎo
qíng
yóu
dài
liáng
què
jiāng
bái
sān
qiān
zhàng
sāo
zuò
shuāng
jǐn
náng

译文

松竹在阴寒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的苍翠,湿润的芭蕉花散发着如同在梦中才有的香气。我从尘世中繁琐的公务和喧嚣的尘埃里抽身而出,映入眼帘的山林有着悠长的韵味。如今秋天的炎热已经完全消退了,清晨的晴天还带着雨后残留的凉爽气息。我那满头的白发仿佛有三千丈那么长,我要把它抽成霜丝来补缀那精美的锦囊。

逐句剖析

"松竹阴寒分外苍":松竹在阴寒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的苍翠,

"芭蕉花湿梦中香":湿润的芭蕉花散发着如同在梦中才有的香气。

"抽身朱墨尘埃里":我从尘世中繁琐的公务和喧嚣的尘埃里抽身而出,

"入眼山林气味长":映入眼帘的山林有着悠长的韵味。

"今日更无秋热去":如今秋天的炎热已经完全消退了,

"晓晴犹带雨余凉":清晨的晴天还带着雨后残留的凉爽气息。

"却将白发三千丈":我那满头的白发仿佛有三千丈那么长,

"缲作霜丝补锦囊":我要把它抽成霜丝来补缀那精美的锦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雨初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前两联写诗人从尘世公务中抽身,投入山林怀抱,描绘了松竹苍翠、芭蕉花香的雨后山林之景。后两联写秋热退去、晓晴带凉的清爽,结尾句以夸张之笔,将白发想象成霜丝补锦囊。全诗生动展现了秋雨初霁后的山林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悠然闲适的心境以及摆脱尘世后的自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秋雨初霁》首联“松竹阴寒分外苍,芭蕉花湿梦中香”描绘了雨后山林中,松竹在阴寒的环境下显得格外苍翠,而湿润的芭蕉花散发出如梦似幻的香气,生动地展现了雨后山林清新、静谧且充满生机的景象。颔联“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诗人表明自己从尘世中繁忙的公务中摆脱出来,投入山林的怀抱,山林的悠长韵味映入眼帘,体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颈联“今日更无秋热去,晓晴犹带雨余凉”写此时秋天的炎热已经完全消退,清晨的晴天还带着雨后残留的凉爽,进一步渲染了雨后秋景的清爽宜人。尾联“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诗人运用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将自己的白发想象成可以抽丝的丝线,用来补缀锦囊,表现出一种豁达超脱、悠然闲适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九日中军送白菊》

下一篇:宋·杨万里《岸树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