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ín
suì
zhāo
shí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xiǎo
zhōng
mèng
xiāng
qiǎng
guǒ
shā
zhào
bái
zhǐ
yǒu
tóng
shāo
bǎi
gèng
zhǎn
xiè
sāng
jiě
shí
yàn
tiě
shù
hái
jiǔ
jié
shěng
zhāo
zào
qǐng
què
jiào
zhōng
zǒu
cháng

译文

清晨的钟声在梦里苦苦相唤,勉强裹好头巾,看着自己的白胡须。只有铜炉里燃烧着柏子,没有精美的玉盏斟满屠苏酒。佛桑能绽放出四季的艳丽,铁树如同九节蒲一样。省却了一天到晚疲于拜访他人,却要整日在漫长的道路上奔波。

逐句剖析

"晓钟梦里苦相呼":清晨的钟声在梦里苦苦相唤,

"强裹乌纱照白须":勉强裹好头巾,看着自己的白胡须。

# 裹:一作理。

"只有铜炉烧柏子":只有铜炉里燃烧着柏子,

"更无玉盏泻屠酥":没有精美的玉盏斟满屠苏酒。

"佛桑解吐四时艳":佛桑能绽放出四季的艳丽,

"铁树还如九节蒲":铁树如同九节蒲一样。

"省得一朝疲造请":省却了一天到晚疲于拜访他人,

"却教终日走长涂":却要整日在漫长的道路上奔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是宋代杨万里所作。诗中描写正月初一清晨离寺远行的场景,通过“铜炉烧柏子”“佛桑吐艳”等寺院细节,对比“无屠苏酒”“疲于造请”的世俗应酬,抒发对虚礼的厌倦与人生奔波的感慨。全诗以质朴语言白描生活片段,在自然意象中暗藏讽喻,体现杨万里“活法”诗风对日常琐事的哲思提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淳熙八年辛丑(1181年)除夕,杨万里于石塔寺中度过。彼时他因思念家人,辗转难眠。待次日,即淳熙九年壬寅(1182年)春节,诗人从石塔寺出发,并写下《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偶:如“只有铜炉烧柏子,更无玉盏泻屠酥”,“只有”对“更无”,“铜炉”对“玉盏”,“烧柏子”对“泻屠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对比:将寺内简单的“铜炉烧柏子”与想象中应有的“玉盏泻屠酥”进行对比,突出了石塔寺环境的简陋以及诗人所处情境的清寒,强化了情感表达。借物抒情:通过对寺内“铜炉烧柏子”这一事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寺中的清苦之感以及对新年的别样情绪。

2.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被钟声唤醒,无奈起身整理自己的画面,“强”字生动体现出诗人的不情愿,也暗示了一天行程的疲惫开端。颔联通过寺内铜炉烧柏子和无玉盏屠苏酒的对比,展现出寺中环境的清简,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感受。颈联描写佛桑和铁树,以这两种植物的特点,增添了寺内的独特氛围。尾联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感慨,省却了拜访他人的麻烦,却要在漫长道路上奔波,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使整首诗的情感主旨得以凸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过沙头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杨万里《记梦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