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xiǎo
dēng
jīn
shān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jiāo
shān
dōng
jīn
shān
西
jīn
shān
pái
xiāo
nán
dǒu
tiān
jiāng
sān
jiāng
shuǐ
bìng
zuò
jiāng
yáng
lái
cóng
jiǔ
tiān
shàng
xiè
jiǔ
yuè
yuè
cuī
féng
shí
shí
suì
qián
kūn
jiāng
lái
shuí
gǎn
dāng
jīn
shān
qiáng
shàng
liú
jiāng
zhōng
yāng
chén
suí
hǎi
fēng
suí
hǎi
cháo
páng
xià
gēn
kōng
yuè
chū
jiāng
xīn
zhù
jīn
gōng
yín
què
fēng
tóu
chuí
zhuàng
zhōng
wén
jiǔ
zhōu
shī
rén
xuě
lái
qīng
yóu
tiān
fēng
chuī
nóng
shàng
qióng
lóu
wèi
yǐn
zhōu
jiāng
duān
rén
xiū
jīn
shān
duān
rén
chóu

译文

焦山在东,金山在西,金山高耸入云与南斗星平齐。上天将三江五湖的水,汇聚成一条大江名叫杨子江。江水从九重天之上奔涌而来,泻入到九地之下。遇到山岳能将其立即摧毁,碰到石头能把它立刻击碎。天地间的力量都汇聚在这条江上,一波打来有谁敢阻挡。金山是多么雄伟,在江的上游独立于江中央。一点尘埃也不随着海风飞舞,一颗沙砾也不随着海潮远去。金山四周没有根蒂,下面也没有根基,仿佛从江心中浮空跃出而停留在江心。金山山顶上有华丽的宫殿楼阁,敲钟打鼓的声音能传遍九州。诗人踏着雪前来清幽地游览,天风吹着我登上华丽的楼阁,不是为了欣赏浮玉之景而饮酒作乐。大江真让人感到羞愧,金山也真让人感到忧愁。

逐句剖析

"焦山东":焦山在东,

"金山西":金山在西,

"金山排霄南斗齐":金山高耸入云与南斗星平齐。

"天将三江五湖水":上天将三江五湖的水,

"并作一江字杨子":汇聚成一条大江名叫杨子江。

"来从九天上":江水从九重天之上奔涌而来,

"泻入九地底":泻入到九地之下。

"遇岳岳立摧":遇到山岳能将其立即摧毁,

"逢石石立碎":碰到石头能把它立刻击碎。

"乾坤气力聚此江":天地间的力量都汇聚在这条江上,

"一波打来谁敢当":一波打来有谁敢阻挡。

"金山一何强":金山是多么雄伟,

"上流独立江中央":在江的上游独立于江中央。

"一尘不随海风舞":一点尘埃也不随着海风飞舞,

"一砾不随海潮去":一颗沙砾也不随着海潮远去。

"四旁无蒂下无根":金山四周没有根蒂,下面也没有根基,

"浮空跃出江心住":仿佛从江心中浮空跃出而停留在江心。

"金宫银阙起峰头":金山山顶上有华丽的宫殿楼阁,

"槌鼓撞钟闻九州":敲钟打鼓的声音能传遍九州。

"诗人踏雪来清游":诗人踏着雪前来清幽地游览,

# 踏:一作蹈。

"天风吹侬上琼楼":天风吹着我登上华丽的楼阁,

"不为浮玉饮玉舟":不是为了欣赏浮玉之景而饮酒作乐。

"大江端的替人羞":大江真让人感到羞愧,

"金山端的替人愁":金山也真让人感到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霁晓登金山》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开篇先写金山高耸入云的雄伟姿态,接着描绘杨子江汇聚众水、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力量。随后,诗人着重刻画金山独立江中的非凡气势,赞美其不随海风海潮而动的坚韧。又描绘了金山上宫殿楼阁的壮丽,以及钟声远扬的宏大场景。最后,诗人两声呐喊,抒发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懑与忧愁。全诗以豪迈的笔触、奇特的想象,生动展现了金山的壮美风光,同时借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二十二句反复铺陈大江波澜壮阔,金山刚强独立,为下文情感抒发造势。“焦山东,金山西,金山排霄南斗齐。”开篇以地理方位勾勒镇江江景,“排霄”“南斗齐”不仅写金山高耸入云之态,更暗含诗人的观察视角。此时杨万里出使金国返程,途经故土,以“仰观”姿态遥望北方沦陷山河,不免百感交集。“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来从九天上,泻入九地底。遇岳岳立摧,逢石石立碎。乾坤气力聚此江,一波打来谁敢当。”诗人以磅礴的想象,描绘长江水势的浩大。展现江水从天而降、奔涌不息的气势。“遇岳岳摧,逢石石碎”用重复与对仗,强化江水的汹涌破坏力,仿佛世间万物都难以阻挡其前行,可见其浩荡气势的宏大。诗人想象天地之力仿佛都赋予江水,直言其力量无可匹敌。“金山一何强,上流独立江中央。一尘不随海风舞,一砾不随海潮去。四旁无蒂下无根,浮空跃出江心住。金宫银阙起峰头,槌鼓撞钟闻九州。”这一段​接着写金山的坚韧。金山独立江中央,在激流中傲然而立,一尘一砾都不随海潮去,可见金山不为风浪所动的坚定。诗人想象金山无蒂无根却能立在江心,更可见其刚强独立、坚韧不移的品性。这也是诗人自比,借金山的坚守,表达自己在动荡时局中不随波逐流、坚守气节的决心。“诗人踏雪来清游,天风吹侬上琼楼,不为浮玉饮玉舟。”​“踏雪清游”点明情境,雪后登山,本应是赏景抒怀的雅事。“天风吹侬上琼楼”充满浪漫色彩,而“不为浮玉饮玉舟”则表明诗人并非为享乐而来,而是借此行寄托忧国之情,暗示自己心系国家命运。​末两句“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是全诗的情感爆发点。诗人以拟人手法,赋予大江和金山“羞”与“愁”的情绪。“羞”的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金人侵扰却无力收复失地;“愁”的是山河破碎,自己虽心怀壮志,却只能在南方遥望北方,徒唤奈何。这既是对时局的痛心疾首,也是对自身无奈处境的悲叹,将个人气节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闷歌行十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杨万里《张仲良久约出郊以诗督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