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yuán
diāo
lěi
jīn
zhōng
zhuó
háng
lái
cóng
zhēn
guó
hào
xiǎo
huáng
xiāng
chuī
liáo
hán
chén
tòu
nuǎn
guāng
nán
zhī
běn
tóng
xìng
huàn
zuò
yáng

译文

蜡梅花蕾如雕琢的栗色玉珠般浑圆,花序似纤细的金钟倒挂成行。(此花)原产自古真腊国,却自称“小黄香”。夜风挑动清冷的幽香,晨光穿透花瓣映出琥珀色暖光。本是江南梅树同宗,人们却因谐音戏称我为"其他杨姓"。

逐句剖析

"栗玉圆雕蕾":蜡梅花蕾如雕琢的栗色玉珠般浑圆,

"金钟细著行":花序似纤细的金钟倒挂成行。

"来从真蜡国":(此花)原产自古真腊国,

"自号小黄香":却自称“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夜风挑动清冷的幽香,

"晨曦透暖光":晨光穿透花瓣映出琥珀色暖光。

"南枝本同姓":本是江南梅树同宗,

"唤我作它杨":人们却因谐音戏称我为"其他杨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蜡梅》由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展现其独特“诚斋体”风格。杨万里一生诗作丰富,善从生活细微处捕捉诗意。此诗围绕蜡梅展开,以细腻笔触描绘其形态,将花蕾比作栗玉、花朵比作金钟;巧用拟人,言其来自真腊国、自号小黄香,赋予蜡梅灵性。诗中还运用通感,如“夕吹撩寒馥”,融合触觉与嗅觉。分段来看,前四句聚焦蜡梅外观与“身世”,后四句借早晚情境烘托其魅力,结尾以对比凸显独特。该诗借对蜡梅的描绘,表达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喜爱,以清新自然、幽默风趣的风格,展现出蜡梅独特之美,尽显杨万里诗歌善于观察、妙趣横生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栗玉圆雕蕾,金钟细著行”把蜡梅的花蕾比作栗玉,将开放的花朵比作金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蜡梅的形态,突出了蜡梅花蕾的圆润、色泽和花朵的形状,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蜡梅的外观特点,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拟人:“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赋予蜡梅人的行为和情感,说它好像从真蜡国而来,还自己给自己取了“小黄香”的雅号,让蜡梅具有了人的灵性和生命力,使蜡梅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蜡梅的喜爱之情。对比:诗的最后“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扬”,将蜡梅与南枝梅花进行对比,以同是“梅”姓却有不同的称呼,衬托出蜡梅的独特之处,同时通过这种对比和调侃,展现出诗人与蜡梅之间的特殊情感,使诗歌更具趣味性和韵味。多感官描写:“栗玉圆雕蕾,金钟细著行”是从视觉角度描写蜡梅的形态,“夕吹撩寒馥”则是从嗅觉角度写蜡梅的香气,通过视觉与嗅觉的结合,全方位地展现了蜡梅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立体地感受到蜡梅的魅力,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

2. 分段赏析

“栗玉圆雕蕾,金钟细著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蜡梅的花蕾比作精心雕琢的栗黄色玉石,形象地写出了花蕾的圆润、色泽与质感,给人一种精致、珍贵的感觉。把开放的花朵比作小巧的金钟,并且“细著行”,描绘出花朵排列有序的样子,展现了蜡梅花朵形态的优美和富有秩序感,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排列的艺术品,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蜡梅以人的行为和情感。说蜡梅好像是从遥远的真腊国而来,给自己取了“小黄香”的雅号。“来从”二字,让蜡梅有了一种神秘的身世之感,仿佛它是来自远方的使者。“自号”则更添趣味,将蜡梅拟人化,使其具有了自我命名的灵性,“小黄香”这个名字,既点出了蜡梅的颜色,又突出了它香气清幽的特点,使蜡梅形象更加生动可爱,充满了趣味性和文化内涵。“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夕吹”和“晨曦”分别描绘了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的时间场景。傍晚的清风吹拂,“撩”字用得极为巧妙,将风拟人化,仿佛风在有意地撩动着蜡梅的香气,使那带着寒意的馥郁香气飘散开来,让人在寒冷的傍晚也能感受到蜡梅的芬芳。清晨的阳光透过蜡梅的花朵,“透”字生动地表现出阳光的柔和与温暖,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温暖美好的感觉。这两句从嗅觉和视觉两个角度,通过对傍晚香气和清晨阳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进一步衬托出蜡梅的迷人魅力。“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扬”:“南枝”一般常用来指代梅花,这里诗人说蜡梅与南边枝头的梅花本都有“梅”字,算是同姓。而“唤我作它扬”则是诗人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调侃蜡梅把自己唤作与它不同的“杨”,从蜡梅的角度出发,仿佛蜡梅在与诗人打趣,展现了诗人与蜡梅之间的一种互动和情趣。这两句诗在幽默中又蕴含着诗人对蜡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整首诗在结尾处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趣味和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闷歌行十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杨万里《夏日杂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