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liù
zhì
xíng
dāng
zhōng
yuán
gèng
shū
tān
wéi
bǎo
ān
dāng
jūn
chē
guó
duō
qiáo
xiān
rén
yǒu
shì
jiāng
xián
sǎn
hǎo
zhù
háng
shū

译文

六十岁的岁月即将开启,与世俗尘缘的牵连愈发淡薄。以“不贪婪”作为我珍视的准则,安心步行便如同乘坐在您的车驾中。故乡仍生长着许多高大茂盛的树木,祖先留下的旧宅依旧简陋。我立誓要将闲适自在的生活视为美好,再也不写一行字的文章或书信。

逐句剖析

"六秩行当启":六十岁的岁月即将开启,

# 秩:十年为一秩。苏轼写此诗已五十九岁,故称六秩。

"区中缘更疏":与世俗尘缘的牵连愈发淡薄。

"不贪为我宝":以“不贪婪”作为我珍视的准则,

"安步当君车":安心步行便如同乘坐在您的车驾中。

"故国多乔木":故乡仍生长着许多高大茂盛的树木,

"先人有敝庐":祖先留下的旧宅依旧简陋。

"誓将闲散好":我立誓要将闲适自在的生活视为美好,

# 散好:一作送老。

"不著一行书":再也不写一行字的文章或书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题》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点明自己即将步入六十岁,感叹与尘世的缘分愈发淡薄;颔联表明自身清廉淡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颈联提及故国的乔木与先人的旧居,流露出对故乡和过往的眷恋;尾联则体现出诗人向往闲散自由、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于平淡中展现出苏轼超然物外、豁达洒脱的人生境界与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两句预示着诗人即将步入六十岁,“六秩”点明年龄,“行当启”表明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阶段。“区中”指代尘世,“缘更疏”则直白地表达出诗人与世俗的缘分越来越淡薄,为全诗奠定了超然于世的情感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对尘世纷扰的疏离之感。​颔联“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中,“不贪为我宝”化用了“不贪为宝”的典故,诗人以“不贪”作为自己人生的珍宝,彰显出其清廉高洁、坚守本心的品格;“安步当君车”意思是缓慢步行当作乘车,展现出诗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华富贵的生活态度,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转而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与自在。​颈联“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故国”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乔木”通常给人以高大、沧桑之感,暗示故乡岁月的积淀与悠久历史;“先人有敝庐”则提及先人的旧屋,“敝庐”虽简陋,却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诗人对过往的眷恋,这两句借景抒情,通过对故乡景物和旧居的描写,委婉地表达出对故乡和先辈的深切怀念。​尾联“誓将闲散好,不著一行书”中,“誓将”表明诗人的决心,“闲散好”直接点明诗人向往闲散自在的生活状态,这是他在历经仕途坎坷、看透世事之后的内心追求;“不著一行书”更是将这种超脱展现得淋漓尽致,意味着诗人不愿再卷入世俗的文书事务,渴望彻底摆脱束缚,全身心投入到无拘无束的闲适生活中,使诗人追求自由、远离尘嚣的形象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按先生南迁时,年五十九,故此诗首句云“六秩行当启”。

清查慎行《初白庵苏诗补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次旧诗韵,赠宝觉长老》

下一篇:宋·苏轼《和张昌言喜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