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o
jiǔ
shǒu
)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yǒu
kòu
mén
mén
qián
liǔ
tíng
kōng
niǎo
què
sàn
mén
jiǔ
zhǔ
rén
zhěn
shū
mèng
píng
shēng
yǒu
wén
zhuó
shēng
jīng
sàn
bēi
jiǔ
dào
cháng
xiè
mèng
jué
liǎng
kuì
zuò
tán
jīn
yán
hòu
wèn
chù
lái
lái
yǒu

译文

有客人来敲我的门,客人把马系在门前的柳树下。庭院空寂,鸟雀被惊飞四散,大门紧闭,客人却已站立了很久。我枕着书正在午睡,梦中与平生挚友欢聚。忽然听到敲门的声音,惊醒了我的美梦,也打翻了手中未饮尽的酒杯。我急忙起身,衣裳都穿反了,一边道歉一边迎接客人。从梦中醒来,对友人感到十分愧疚。与客人坐下来谈论古今杂事,我未回答,神情却愈发显得厚颜。客人问我从哪里来,我回答说,我此行并无什么目的。

逐句剖析

"有客叩我门":有客人来敲我的门,

"系马门前柳":客人把马系在门前的柳树下。

"庭空鸟雀散":庭院空寂,鸟雀被惊飞四散,

"门闭客立久":大门紧闭,客人却已站立了很久。

"主人枕书卧":我枕着书正在午睡,

"梦我平生友":梦中与平生挚友欢聚。

"忽闻剥啄声":忽然听到敲门的声音,

"惊散一杯酒":惊醒了我的美梦,也打翻了手中未饮尽的酒杯。

"倒裳起谢客":我急忙起身,衣裳都穿反了,一边道歉一边迎接客人。

"梦觉两愧负":从梦中醒来,对友人感到十分愧疚。

"坐谈杂今古":与客人坐下来谈论古今杂事,

"不答颜愈厚":我未回答,神情却愈发显得厚颜。

"问我何处来":客人问我从哪里来,

"我来无何有":我回答说,我此行并无什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陶拟古九首其一》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被贬儋州期间创作的一首和陶诗,属于五言古诗体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客人来访的情景,展现了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心境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他们内心的微妙变化,情感真挚而热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即以“有客叩我门”直接引入访客的到来,简洁明了。“击马门前柳”一句,通过访客轻击马匹、门前柳树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雅致的氛围,同时暗示访客的到来并非匆忙,而是带着几分悠闲与期待。“庭空鸟雀散,门闭客立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庭院的空旷与鸟雀的惊散,以及访客因门闭而久立的情景,既展现了访客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也暗示了主人可能并未及时察觉访客的到来。“主人枕书卧,梦我平生友”两句,通过主人枕书而卧、梦中与平生友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主人内心的闲适与对友情的珍视。“忽闻剥啄声,惊散一杯酒”两句,以“忽闻”二字突出访客敲门声的突然,同时以“惊散一杯酒”的夸张手法,生动描绘了主人从梦中惊醒、美好梦境被打断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内心的遗憾与失落。“倒裳起谢客,梦觉两愧负”两句,通过主人匆忙起身迎客、因梦醒而感到的愧疚,展现了主人对访客的尊重与歉意。“坐谈杂今古,不答颜愈厚”两句,以主人与访客交谈为线索,通过“不答颜愈厚”的幽默笔触,暗示了交谈中主人可能因沉浸于梦境的余韵而未能及时回应访客的问题,从而显得有些尴尬与厚颜。“问我何处来,我来无何有”两句,以访客的提问与主人的回答作为结尾,既回应了前文访客的到来与主人的梦境,又通过“无何有”的玄妙回答,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梦境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其二·再和)》

下一篇:宋·苏轼《以屏山赠欧阳叔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