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yuǎ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guài
guī
xīn
shèn
西
yǒu
é
méi
ruò
jiàn
rén
shuō
bái
bèi
dāng
shí
xiǎo
zhèng
fēi
cháng
qiáng
èr
nán
jiù
néng
shī
gèng
yǒu
kān
qiē
kuài
ér
bèi
jiào
zhī

译文

不要责怪我归心如此急切,是因为西湖那边自有美人。如果见到老朋友一定要详细诉说,如今的白发比从前多了一倍。小郑有着超强的记忆力,二南依旧擅长作诗。还有鲈鱼可以切成细脍,不要让小辈们知道。

逐句剖析

"莫怪归心甚速":不要责怪我归心如此急切,

"西湖自有蛾眉":是因为西湖那边自有美人。

"若见故人须细说":如果见到老朋友一定要详细诉说,

"白发倍当时":如今的白发比从前多了一倍。

"小郑非常强记":小郑有着超强的记忆力,

"二南依旧能诗":二南依旧擅长作诗。

"更有鲈鱼堪切脍":还有鲈鱼可以切成细脍,

"儿辈莫教知":不要让小辈们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乌夜啼·寄远》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阙表明作者归心似箭,只因西湖有佳人。若遇故人,定要详细诉说自己白发增多。下阕提及家中小郑记忆力好,二南仍能作诗,鲈鱼可切脍,但别让儿辈知晓,体现出对鲈鱼的喜爱。全词通过家常话语,表达对对归乡的渴望,对岁月变化的喟叹,以及对家人琐事的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1080年—1084年),苏轼谪居黄州,此词便是这一时期所作,词中包含对故乡的思念,延续了他以日常饮食抒怀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寄远词。全词既有对归乡的急切渴望,又饱含对故人的思念,通过描述自身变化和家中琐事,传递出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人的关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更有鲈鱼堪切脍”句巧用《世说新语》中的饮食典故,典故原意与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脍而辞官有关,作者在此借鲈鱼切脍的场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细节描写:“更有鲈鱼堪切脍”,通过对鲈鱼可切脍食用的细节刻画,将味觉记忆与思乡情感相联系,让抽象的愁思变得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莫怪归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苏轼此时谪居黄州,远离故乡,这句直白道出归乡心情的急切。“莫怪”二字带着些许恳切,仿佛在向人解释这份迫切并非无理。“西湖”应是指故乡的西湖,而“蛾眉”表面指美人,更可能暗喻故乡的亲友。这份对故乡景与人的眷恋,为全词的思乡基调埋下伏笔,让归心似箭的情绪有了具体的寄托。​“若见故人须细说,白发倍当时”,此句满是对故人的牵挂。苏轼说若见到故乡亲友,一定要细细诉说自己的近况,尤其要提及如今的白发比以往多了成倍。白发增多的细节,既流露对岁月的感慨,也暗含对未能与故人相守的遗憾,字字透着羁旅漂泊的无奈。​下片:“小郑非常强记,二南依旧能诗”,词人转而介绍家中晚辈的情况,小郑记忆力很好,二南仍然能够作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家中孩子成长的欣慰与关注。​“更有鲈鱼堪切脍,儿辈莫教知”,鲈鱼切脍是苏轼故乡的美味,这句先写鲈鱼的鲜嫩适合做脍,透着对家乡味道的怀念。这句诗将对家乡的眷恋融入日常饮食,让抽象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既体现了对鲈鱼的喜爱,又让思乡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而“儿辈莫教知”这一生活细节充满趣味,展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家人的别样关怀,使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下一篇:宋·苏轼《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