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翁爱酒长如渴":诗翁(指柳子玉)喜爱喝酒,常常像口渴一样渴望饮酒,
"瓶尽欲沽囊已竭":酒瓶子都空了,想要再去买酒,可是口袋里的钱已经花光了。
"灯青火冷不成眠":灯光泛着青色,炉火也冷了,难以入睡,
"一夜捻须吟喜雪":一整夜都在捻着胡须吟诵着关于喜雪的诗。
"诗成就我觅欢处":诗写成后就来找我一起寻找欢乐的地方,
"我穷正与君仿佛":我也和您一样穷困潦倒。
"曷不走投陈孟公":为什么不前往陈孟公那里呢,
"有酒醉君仍饱德":在那里有酒让您喝个痛快,还能让您感受到主人的盛情。
"琼瑶欲尽天应惜":天上的雪花好像要下完了,上天应该也会怜惜吧,
"更遣清光续残月":于是又让清亮的月光延续着残月的光辉。
"安得佳人擢素手":怎样才能有佳人伸出白皙的手,
"笑捧玉碗两奇绝":笑着捧着玉碗,(佳人的美和玉碗)两者都奇绝无比。
"艳歌一曲回阳春":唱上一曲美妙的艳歌,仿佛能让阳春重返,
"坐使高堂生暖热":使得高高的厅堂里顿时充满温暖热闹的氛围。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嗜酒如命的诗翁形象,将其对酒的渴望比作口渴,“瓶尽”“囊已竭”更是具体描绘出诗翁酒尽财穷的窘迫之态,让人忍俊不禁。“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须吟喜雪”,则展现出诗翁在清冷的夜晚,面对青灯冷火难以入眠,只能通过捻须吟诗来抒发对喜雪的感受,这两句不仅刻画出诗翁的生活场景,更凸显出其对诗歌创作的痴迷。“诗成就我觅欢处,我穷正与君仿佛”,由描写诗翁转而写自己,表明诗翁诗作完成后找自己一同寻欢,而自己也同样处境困窘,与诗翁相似,拉近了诗人与诗翁之间的距离,也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感。“曷不走投陈孟公,有酒醉君仍饱德”,诗人幽默地建议诗翁去投奔像陈孟公那样好客的人,既可以有酒喝又能得到款待,这一调侃体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性格。“琼瑶欲尽天应惜,更遣清光续残月”,此句从写人转向写景,诗人将雪比作琼瑶,想象着上天怜惜这如琼瑶般的雪即将消融,故而又让清冷的月光延续着残月的光辉,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美妙的意境。“安得佳人擢素手,笑捧玉碗两奇绝。艳歌一曲回阳春,坐使高堂生暖热”,诗人展开想象,渴望有佳人伸出素手,捧着玉碗,再唱一曲艳歌,让这寒冷的高堂瞬间充满温暖与生机,此想象为诗歌增添了浪漫色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温暖氛围的向往,在这雪天里,诗人借想象来驱散现实的寒冷与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