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活何人见混茫":谁能看清这混沌不清的景象,
"昆仑气脉本来黄":昆仑山脉的气脉本是黄色的。
"浊流若解污清济":浑浊的黄河如果能污染清澈的济水,
"惊浪应须动太行":那么惊涛骇浪必然会撼动太行山。
"帝假一源神禹迹":帝王借助大禹治水的功绩,
"世流三患梗尧乡":但世间仍然面临三大困境,阻塞了尧舜的故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如果灵槎(传说中的木筏)真有仙家之事,
"试问青天路短长":不妨问问青天,这条路究竟有多长。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首联:“活活何人见混茫,昆崙气脉本来黄。”诗人开篇描绘了黄河的源头,指出黄河的源头在昆仑山,其气脉本就带有黄色。这里的“活活”形容黄河奔腾不息的声音,“混茫”则描绘了黄河源头的混沌景象。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源头,强调了黄河的古老和神秘。颔联:“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诗人描绘了黄河的浊流,指出如果黄河的浊流能够污染清澈的济水,那么它的惊涛骇浪也应该能够撼动太行山。这里的“浊流”和“惊浪”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汹涌澎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黄河力量的敬畏。颈联:“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诗人提到黄河是上天赋予的一条重要水源,大禹曾在此留下治水的足迹。然而,黄河也带来了洪水等灾害,成为尧舜时代的一大隐患。这里的“帝假一源”和“神禹迹”强调了黄河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而“世流三患”则指出了黄河带来的洪水等灾害。尾联:“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诗人以神话传说中的“灵槎”(一种可以通往天上的船)为喻,表达了对黄河的神秘和敬畏之情。诗人想象如果真的有仙人乘槎上天,那么他们一定会去探索黄河的源头,询问青天的路有多长。这里的“灵槎”和“青天路短长”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源头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上一篇:宋·苏轼《东坡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