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ǎng
guān
liù
yán
yùn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chū
dōng
luò
sān
yuàn
nán
róng
xué
dào
wèi
féng
pān
àng
cǎo
shū
yóu
yáng
fēng

译文

我已经像梁鸿一样,唱着《五噫歌》离开了东都洛阳,我多次反复自省,希望能像南容那样。想要学习道家的学问,却未能跟随潘盎,但我的草书技艺还能像杨风那样(出色)。

逐句剖析

"五噫已出东洛":我已经像梁鸿一样,唱着《五噫歌》离开了东都洛阳,

# 五噫:咏感愤离京之典。

"三复愿比南容":我多次反复自省,希望能像南容那样。

"学道未逢潘盎":想要学习道家的学问,却未能跟随潘盎,

# 学道未逢潘盎:自注:南海谓狂为盎。潘近世得道者也。潘:近世得道者也。

"草书犹似杨风":但我的草书技艺还能像杨风那样(出色)。

# 草书犹似杨风:自注:杨凝式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二)》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六言诗。这首诗是苏轼和何长官的唱和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以诗会友、交流思想的文化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五噫已出东洛”,运用典故,“五噫”指东汉梁鸿离开洛阳时作的《五噫歌》,表达对世态的感慨,这里暗示诗人有类似的境遇与心境。次句“三复愿比南容”,同样用典,“南容”即南宫适,孔子认为他是有道之人,诗人说“三复”(多次反复思考)愿与南容相比,展现出对高尚品德和贤能的向往。第三句“学道未逢潘盎”,提及“潘盎”,潘盎是当时有名的学道之人,诗人遗憾自己未能遇到像潘盎这样的人来指点学道,流露出对求道过程中知音难觅的怅惘。尾句“草书犹似杨风”,“杨风”应是擅长草书之人,诗人说自己草书风格像杨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借草书自况,体现出对自身才艺的一种表达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

下一篇:宋·苏轼《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