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ān
lìng
zōng
rén
tóng
nián
yǐ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suī
jiě
yǐn
zhǎn
huān
shì
bái
gǎn
qiū
rén
lìng
chàng
huáng
cuī
xiǎo
jūn
dēng
chén
páo
shuāng
kōng
cán
绿
jīn
wèn
lǎo
shào
ér
sēn
sēn
zhú
huáng
cuī
xiǎo
chóu
lǎo
jìn
shì
rén
fēi

译文

我虽然不懂得饮酒,手持酒杯欢喜的情意却很充足。试着呼唤那有白发且感叹秋日(时光流逝)的人,让他唱黄鸡催促天亮的曲子。和你一同科举中第仿佛就像隔了一个早晨,破旧的衣袍和经霜的叶子徒然剩下残剩的绿色。如今不要问年老还是年少,孩子们茂密得像挺立的竹子。黄鸡催促天亮不必忧愁,世上的人都会老去,不只是我一个人。

逐句剖析

"我虽不解饮":我虽然不懂得饮酒,

"把盏欢意足":手持酒杯欢喜的情意却很充足。

"试呼白发感秋人":试着呼唤那有白发且感叹秋日(时光流逝)的人,

"令唱黄鸡催晓曲":让他唱黄鸡催促天亮的曲子。

"与君登科如隔晨":和你一同科举中第仿佛就像隔了一个早晨,

"敝袍霜叶空残绿":破旧的衣袍和经霜的叶子徒然剩下残剩的绿色。

"如今莫问老与少":如今不要问年老还是年少,

"儿子森森如立竹":孩子们茂密得像挺立的竹子。

"黄鸡催晓不须愁":黄鸡催促天亮不必忧愁,

"老尽世人非我独":世上的人都会老去,不只是我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作为苏轼笔下的七言古诗,字里行间满是时光的印记与深厚的情谊。诗中“黄鸡催晓”“白发感秋”等意象,并非简单的景物堆砌,而是承载着对时光流逝的深沉叹惋。“黄鸡催晓”以鸡啼报晓的日常景象,暗喻时光如晨露般转瞬即逝,那一声声啼鸣仿佛是时间的鼓点,敲打着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敏感神经。“白发感秋”则将秋日的萧瑟与鬓边的华发相勾连,秋意本就易引人感怀,而白发这一衰老的象征,更让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沧桑感扑面而来,二者交织,将对时光的慨叹推向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时(约1071-1074年),当时他的仕途正处于波折阶段。诗中“临安令宗人同年”指的是与苏轼同宗族、同榜考取进士的友人,此人当时任临安县令。两位友人重逢并设宴饮酒,科举时的回忆与仕途的坎坷起伏形成对比,这成了创作此诗的重要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宴饮诗。介绍了诗人与友人宴饮的情景,描绘了时光流逝、科举情谊等画面,体现了对时光的感慨、对友情的珍视,营造了豁达的氛围,表达了乐观面对时光流逝和珍视情谊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巧用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中“黄鸡催晓”的典故,原典以黄鸡报晓感叹时光,诗人借此象征时间推移,抒发时光流逝之感。对比:“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以“登科如隔晨”的往昔记忆与“敝袍霜叶”的当下境遇对比,凸显时光变迁和人生境遇的差异,强化对科举情谊的追忆。夸张:“与君登科如隔晨”中,“隔晨”以夸张的手法,将与友人登科相隔的多年时光极言为仿佛只隔了一个早晨,突出时光流逝之感的同时,更凸显了两人情谊不因岁月久远而淡漠。比喻:“儿子森森如立竹”中,以“立竹”为喻,将儿子们比作挺拔直立的竹子,既形象描绘出后辈们身姿挺拔、茁壮成长的模样,又暗含他们如竹子般正直向上、富有生机与活力,体现出生命繁衍的蓬勃气象。

3. 分段赏析

“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写出诗人虽不擅长饮酒,但手持酒杯时,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十分饱满,体现了宴饮时的欢快氛围。​“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呼唤因时光流逝而感慨的人,让其唱黄鸡催晓的曲子,借典故和场景,抒发对时光匆匆的感触。​“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回忆与友人同登科举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旧衣如霜叶般褪去绿意,对比中凸显岁月流逝和不变的情谊。​“如今莫问老与少,儿子森森如立竹”,说现在不必在意年龄大小,孩子们像竹子一样挺拔成长,暗含生命延续的欣慰,消解对衰老的忧愁。​“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表明不必为黄鸡催晓所象征的时光流逝而愁,世人都会老去,不只是自己,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与苏轼同一时期的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互为呼应。诗里的“黄鸡催晓不须愁”在词中化为“休将白发唱黄鸡”,呈现出从自我慰藉到主动奋进的思想提升。后人认为,此诗体现了苏轼把平常小事转化为哲学思索的创作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秋兴三首》

下一篇: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