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pān
jiǔ
​​bú​
diào
jiǔ
jiāng
nán
cūn
guō
shēng
běn
jiàng
zhǒng
mài
yào
西
shì
yuán
shēng
hào
shì
kǒng
shì
sūn
jiā
yǒu
zhú
shí
róng
kòu
mén
qióng
jiāo
jiù
jué
sān
jiàn
cún
cóng
dōng
láo
xiǎng
tóng
sūn
lián
shí
shì
zhū
ruǎn
lùn
shī
xià
hǎi
jiē
kūn

译文

潘子长久以来仕途不顺,在江南的村子里卖酒。郭生原本是将门后代,在西市的墙边卖药。古生也是热心之人,恐怕是押牙的后代。他家有一亩竹林,随时都允许我敲门拜访。我穷困时旧日交情的朋友都断绝了往来,只有这三个人依然与我保持联系。他们跟随我在东坡,一同劳作,共享一顿饭食。可怜杜甫,他的事情与朱阮相关。我以卜子夏为师,认为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同兄弟。

逐句剖析

"潘子久不调":潘子长久以来仕途不顺,

"沽酒江南村":在江南的村子里卖酒。

"郭生本将种":郭生原本是将门后代,

"卖药西市垣":在西市的墙边卖药。

"古生亦好事":古生也是热心之人,

"恐是押牙孙":恐怕是押牙的后代。

"家有一亩竹":他家有一亩竹林,

"无时容叩门":随时都允许我敲门拜访。

"我穷交旧绝":我穷困时旧日交情的朋友都断绝了往来,

"三子独见存":只有这三个人依然与我保持联系。

"从我于东坡":他们跟随我在东坡,

"劳饷同一飧":一同劳作,共享一顿饭食。

"可怜杜拾遗":可怜杜甫,

"事与朱阮论":他的事情与朱阮相关。

"吾师卜子夏":我以卜子夏为师,

"四海皆弟昆":认为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同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坡八首(其七)》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苏轼与三位友人在东坡的交往生活,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情谊。诗中通过对潘子、郭生、古生三位友人不同经历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同时也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诗歌旷达豪放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六句:“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诗人开篇介绍潘子长久仕途不顺,在江南村卖酒;郭生本是将门之后,却在西市卖药;古生也是热心之人,可能是押牙的后代,他家有一亩竹林,随时欢迎诗人登门。这几句通过对三位友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出他们虽处境平凡但各有特点,为下文叙述彼此的友情做铺垫。中间四句:“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飧。”诗人直言自己穷困潦倒时,旧日的朋友都断绝了往来,唯有这三位友人依然与自己保持联系,并且他们还跟随诗人到东坡,一同劳作,共享食物。此段通过对比,突出了三位友人对诗人的不离不弃,真挚的友情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视与感激。后四句:“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诗人借杜甫与朱阮的典故,感慨杜甫在困境中与朱阮的故事,引发对友情在困境中的思考。最后以“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表明自己以卜子夏的观点为师,认为四海之内皆可为兄弟,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升华了诗歌主题,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不应局限于特定的环境和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双石》

下一篇:宋·苏轼《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