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台人散长弓射":渐台之人散去,长弓射出,
"初啖鳆鱼人未识":当初人们刚开始吃鳆鱼的时候,对它还不了解。
"西陵衰老繐帐空":西陵的人已经衰老,灵帐空空,
"肯向北河亲馈食":谁还会肯向北河亲自去进献食物。
"两雄一律盗汉家":有两个枭雄同样是篡夺汉室天下,
"嗜好亦若肩相差":他们在嗜好上也颇为相似。
"食每对之先太息":每次面对鳆鱼时都会先叹息,
"不因噎呕缘疮痂":不是因为吃饭被噎或者呕吐这样的事,而是因为这鳆鱼会让人想起过去如疮痂般难以愈合的往事。
"中间霸据关梁隔":在中间那段各方势力称霸割据,关梁阻隔的时期,
"一枚何啻千金直":一枚鳆鱼的价值何止千金。
"百年南北鲑菜通":经过百年,南北之间水产流通,
"往往残馀饱臧获":鳆鱼常常有剩余,甚至可以让奴仆们吃饱。
"东随海舶号倭螺":从东边随着海船而来的鳆鱼被叫做倭螺,
"异方珍宝来更多":同时还有更多来自异国他乡的珍宝也一同到来。
"磨沙瀹沈成大胾":磨沙、水煮等工序后做成大块的鱼肉,
"剖蚌作脯分馀波":还可以剖开蚌壳把鳆鱼做成肉脯,分享着这美味的余波。
"君不闻蓬莱阁下驼棋岛":您难道没听说过蓬莱阁下的驼棋岛吗,
"八月边风备胡獠":那里边地的风很大,还要防备胡人的侵扰。
"舶船跋浪鼋鼍震":海船在波浪中航行,连鼋鼍都为之震动,
"长镵铲处崖谷倒":用长镵去铲取鳆鱼的地方,仿佛能让崖谷都倒下来。
"膳夫善治荐华堂":厨师善于烹饪鳆鱼,将其呈献在华美的厅堂上,
"坐令雕俎生辉光":使得精美的食器都增添了光辉。
"肉芝石耳不足数":肉芝和石耳这样的珍贵食材都不值得一提了,
"醋芼鱼皮真倚墙":用醋和鱼皮做的菜肴与之相比更是远远不如。
"中都贵人珍此味":京城中的达官贵人珍惜鳆鱼这种美味,
"糟浥油藏能远致":用糟腌、油藏的方法能够把鳆鱼送到很远的地方。
"割肥方厌万钱厨":那些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
"决眦可醒千日醉":看到鳆鱼仿佛能让他们从长久的醉梦状态中清醒过来。
"三韩使者金鼎来":三韩的使者用金鼎装着鳆鱼而来,
"方奁馈送烦舆台":还用精美的盒子装着,劳烦下人来赠送。
"辽东太守远自献":辽东太守从远方来进献鳆鱼,
"临淄掾吏谁为材":而临淄的掾吏中谁又有能力呢。
"吾生东归收一斛":我这一生东归的时候只收获了一斛鳆鱼,
"包苴未肯钻华屋":我不会带着这些去巴结富贵人家。
"分送羹材作眼明":把鳆鱼分送给别人作为做羹汤的食材,希望能对眼睛有好处,
"却取细书防老读":而我自己则取来细字的书籍,留着防备年老时阅读。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多处运用历史典故,如提及渐台、西陵等历史场景,以及王莽、曹操等历史人物,借这些典故丰富诗歌内涵,引发对历史兴亡和人物的思考。借物抒情:围绕鳆鱼展开叙述,从鳆鱼的历史、价值、采捕、烹饪到其作为馈赠之物等,借鳆鱼抒发对历史变迁、人生态度的感慨,表达自己不攀附权贵,愿以诗书自适的心境。
上一篇:宋·苏轼《登常山绝顶广丽亭》
下一篇:宋·苏轼《题云龙草堂石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