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ō
lú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西
měng
shì
rén
shí
jīn
tíng
yuè
guò
chuán
rén
dàn
jué
cōng
shòu
zhī
tiě
shuò
chuán
yīn
yán
西
fāng
jiǔ
zhàn
jié
yuàn
zuò
wàn
xiān
dāng
píng
shì
kàn
jūn
fēi
shǐ
mán
zhān
lún
běn
西
gōng
jiàn
shǒu
zhàn
yǒu
gōng
shǎng
zhōu
jiān
guān
mǎn
pín
néng
guī
jīn
quán
jiā
zhōu
jiàn
shuì

译文

河西的猛士无人认识,日暮时在渡口楼亭观察过往的船只。路人只看到骏马瘦弱,却不知他曾经使用的长矛大如屋椽。他说边疆很久没有战争了,一日有了战况,他誓言愿冲锋陷阵。我自当倚在车前眺望,看这位勇十的飞箭射向敌人的军帐。郭纶本是驻守河西边关的勇士,屡次立下战功,但却得不到重用。任期满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如今只得在嘉州做一个小小的监税官。

逐句剖析

"河西猛士无人识":河西的猛士无人认识,

"日暮津亭阅过船":日暮时在渡口楼亭观察过往的船只。

"路人但觉骢马瘦":路人只看到骏马瘦弱,

# 骢马:青白色的马。

"不知铁槊大如椽":却不知他曾经使用的长矛大如屋椽。

# 铁槊大如椽:长矛大如屋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他说边疆很久没有战争了,

"截发愿作万骑先":一日有了战况,他誓言愿冲锋陷阵。

# 截发:截发为信,意为誓言。

"我当凭轼与寓目":我自当倚在车前眺望,

# 寓目:观看。,凭轼:凭依战车上的横木。

"看君飞矢集蛮毡":看这位勇十的飞箭射向敌人的军帐。

# 蛮毡:借指西夏人的军帐。

"纶本河西弓箭手":郭纶本是驻守河西边关的勇士,

"屡战有功":屡次立下战功,

"不赏":但却得不到重用。

"自黎州都监官满":任期满后,

"贫不能归":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今权嘉州监税":如今只得在嘉州做一个小小的监税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该诗中描绘了一位身处河西的勇猛之士,他虽未被世人所熟知,却在日暮时分于津亭翻阅过往船只,显得格外醒目。这位猛士骑着瘦弱的骢马,但他所持的铁槊却大如椽,彰显出其非凡的武力。因听闻西方久无战事,他毅然截发立志,愿作为万骑的先锋,投身战斗。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凭借车轼眺望,目睹这位猛士飞矢射向敌人的毡帐,展现出对猛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郭纶是河西(今甘肃一带)的杰出弓箭手,守边屡立战功,后任嘉州(今四川乐山)监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苏轼与苏辙随父苏洵赴汴京,路经嘉州遇郭纶,苏轼作诗相赠,表达对这位有志边防勇士的期望、赞许与同情。苏辙亦作《郭纶》一诗相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主题聚焦于歌颂那些未被世人熟知,却怀揣着爱国热忱,渴望投身战斗、建功立业的边疆战士,展现出他们壮志豪情、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怀以及个人想要见证战士建功立业的心愿,风格雄浑豪迈,充满正能量。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一句,将路人眼中骢马的瘦与实际上主人铁槊的大如椽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一方面通过骏马的瘦侧面烘托出主人的清贫或不得志,另一方面又用铁槊的粗大暗示出主人武艺的高强和隐藏的实力,先抑后扬,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象征:诗中的“骢马”和“铁槊”都具有象征意义。骢马通常被视为忠诚、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这里用瘦马来暗示猛士可能处于困境或未被重用的境地;铁槊则是武器的代表,象征着猛士的军事才能和战斗力量,尽管其才能未被他人察觉,但他手中的铁槊却暗示着他随时准备为国效力。夸张:“截发愿作万骑先”“看君飞矢射蛮毡”等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截发愿作万骑先”表现了猛士为了投身战斗,不惜剪掉头发以表决心,且一马当先冲在万骑之前,突出了他的英勇和果敢;“飞矢射蛮毡”则夸张地描绘了猛士箭术的高超,能够在战场上精准地射杀敌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题清淮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