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山渡口挽归艎":在蒜山渡口,我拴住归船暂泊江岸,
"朱雀桥边看道装":朱雀桥畔,远望僧人的素朴衣衫。
"供帐已应烦百两":宴席的排场耗费百两银钱,徒添烦忧。
"击鲜毋久溷诸郎":莫再宰杀鲜鱼宴饮,与同僚虚耗时光。
"问禅时到长干寺":我常去长干寺参禅问道,
"载酒闲过绿野堂":偶尔载酒漫行,悠然路过绿野堂。
"此味只忧儿辈觉":这般清趣唯恐被儿孙看破,
"逢人休道北窗凉":若遇旁人,切莫提及北窗下的清凉。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第一联:“蒜山渡口挽归艎,朱雀桥边看道装。”地理上“蒜山渡口”(镇江)与“朱雀桥”(南京)错位并置,虚写漂泊无定,暗合“人生如寄”的禅意。对比:第二、三联“供帐已应烦百两,击鲜毋久溷诸郎。问禅时到长干寺,载酒闲过绿野堂。”中的“击鲜溷诸郎”(官场宴饮浮华)与“问禅长干寺”(佛门清净)形成张力,凸显入世与出世的挣扎。用典:“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中“北窗凉”化用陶渊明“北窗高卧”典故,以清风喻超脱心境,却反诘“休道”,流露对隐逸能否长久的犹疑。
上一篇:宋·苏轼《秋怀二首》
下一篇:宋·苏轼《东坡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