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ō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sōng
绿
máo
shēn
měi
zhǎng
chéng
jié
míng
nián
jiàn
rén

译文

苍劲挺拔的古老松树,郁郁葱葱,枝叶茂密。每一年,松树的树须都会成长坚实,形成结实的节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冠也逐渐茂密,将来会更加遮蔽人的视线。

逐句剖析

"依依古松子":苍劲挺拔的古老松树,

"郁郁绿毛身":郁郁葱葱,枝叶茂密。

# 郁郁:生长茂盛。

"每长须成节":每一年,松树的树须都会成长坚实,形成结实的节节,

"明年渐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冠也逐渐茂密,将来会更加遮蔽人的视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松》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五言绝句。诗人以质朴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古松“郁郁绿毛身”“每长须成节”的形象,生动展现其生长特点。全诗通过对松树的描写,借物抒情,表达出对松树蓬勃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它未来能庇佑众人的期许,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虽篇幅短小,但语言简洁明快,以朴素之语描绘出松树的独特神韵,展现了苏轼对自然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文学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古松苍劲挺拔、绿意盎然的形态,以及“每长须成节,明年渐庇人” 的生长过程,展现了松树蓬勃的生命力。通过对松树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其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以及松树对人类在物理和精神上给予庇护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依依古松子”,“依依”一词赋予古松以温柔依恋的人的情态,生动展现出古松的姿态,让古松形象更具亲近感。象征:“明年渐庇人”,松树象征着能够给予人类庇护的存在,不仅是物理层面的遮荫,更象征着精神上的慰藉与激励,体现对生命及人类命运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依依古松子,郁郁绿毛身”运用生动的语言,“依依”赋予古松柔和的姿态,“郁郁绿毛身”形象地描绘出古松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模样,展现出古松苍劲且绿意盎然的形象,体现出诗人对其形态的细致观察。“每长须成节,明年渐庇人”,“每长”“渐”等字词,细腻地写出松树的生长过程,将松树成长与对人的庇护相联系,借松树生长抒发对生命发展的思考,表达出松树不仅在物理上能为人遮荫,还在精神上给人以慰藉和激励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与对人类的关怀。

4. 作品点评

苏轼的《松》是一首独具韵味的五言绝句。此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生动勾勒出古松的形态与生长过程,借松寄意,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类的关怀巧妙融合。诗中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简洁之笔深刻传达出松树坚韧的生命力和对人的庇佑之意,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于短小篇章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南歌子·湖景》

下一篇:宋·苏轼《睡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