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岸开青葑":从古岸上开挖出青葑下的湖泥,
# 青葑:葑,即菰根,也称茭白根。
"新渠走碧流":在新渠里流淌着葡萄色的绿酒。
# 新渠:新开出的水渠。此指东坡任杭州太守后所疏浚的茅山河和蓄泄湖水的盐桥河。
"会看光满万家楼":您会看到:湖光映满万家画楼。
# 会:恰巧,适逢。
"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请记住:以后顺路就可进入浙西的杭州。
# 他年扶病入西州:意谓将来依旧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西州:(汉)晋时称凉州为西州,因在中原之西而得名。
"佳节连梅雨":端阳佳节承接在梅雨之后,
# 佳节连梅雨:谓端午节期间适遇连绵梅雨天气。
"馀生寄叶舟":我的余生寄托于一叶小舟。
# 叶舟:小船。谓舟形像一树叶的样子。
"只将菱角与鸡头":恰好把菱角与鸡头。
# 鸡头:也称芡实,俗名鸡头。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刺。种子球形,黑色,称鸡头米,可供食用、药用或酿酒。,将:取、拿。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还有月明时的千顷西湖,同时保留。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词。上片描绘了西湖岸边青葑碧流、湖光照楼的清丽景色,却笔锋一转,借典故表达出词人政治抱负难酬的内心抑郁。下片通过端午梅雨、舟遇菱角菰根等景象,写出人生的坎坷,又以千顷明月留人,展现出留恋之意。全词借景抒情,将词人复杂矛盾的心境展现出来。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描绘西湖岸边青葑丛生、渠水碧流之景,借此表达词人对西湖美景的欣赏,同时借景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以及人生坎坷的感慨。用典:“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运用典故,以古人典故自比,含蓄地展现自己虽面对美景,却难以忘怀政治抱负未展的失落。对比:上片中西湖岸边“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的清丽美景,与“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所体现出的词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抑郁形成鲜明对比,乐景衬哀情,突出其复杂矛盾的心境。正衬:下片中“端午佳节遇连绵梅雨”“舟行遇菱角菰根相阻”等景象,衬托出词人人生道路的坎坷不顺;而“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中,皓月的美好又衬托出词人对西湖景色的留恋。
3. 分段赏析
上片绘“古岸青葑、新渠碧流、湖光照楼”的西湖美景,见词人对景之欣赏。“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笔锋突转,用典自指,以乐景衬哀情,凸显其因病及政治抱负难展的抑郁与无奈。下片借端午梅雨、菱角菰根阻舟之景,象征人生坎坷,表达词人对境遇的感慨。“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的美好月色,又与前的压抑形成反差,展现出其既困于人生又留恋美景的复杂心境。全词景情交融,尽显矛盾内心。
4. 作品点评
《南歌子・湖景》绘景细腻,上片以清丽笔触勾勒西湖美景,却笔锋陡转,借典抒壮志难酬之郁;下片借梅雨、菱菰阻舟等景,寓人生坎坷,又以明月添留恋之意。全词景情交融,于曲折委婉间,将词人复杂矛盾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柳暗花明”的艺术韵味。
# 绛人孙安常注坡词……其所是正,亦无虑数十百处,坡词遂为完本,不可谓无功。然尚有可论者,如“古岸开青葑”(《南柯子》),以末后两句倒入前篇,此等犹为未尽,然特其小小者耳。
金元好问《东坡乐府集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