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ài
zhǔn
láng
zhōng
jiàn
yāo
yóu
西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tián
jiān
jué
shuǐ
míng
yōu
yōu
chā
yāng
wèi
biàn
mài
qiū
xiāng
xié
shāo
sǔn
zhú
què
xià
ǒu
huā
zhōu
chuán
tóu
zhuó
xiān
chuán
wěi
chuī
xiāng
lín
fēng
bǎo
shí
gān
qǐn
kěn
shǐ
使
xiōng
zhōng
liú
jūn
jiàn
zhuàng
shì
qiáo
cuì
shí
móu
shí
móu
yǐn
gōng
míng
yǒu
shí
xiū

译文

田间开沟放水,水流发出幽幽的声响,插秧还没有完成,麦子却已经到了成熟收割的季节。(我和友人)相互携手在苦竹寺中烧笋吃,接着又下到荷花盛开的小洲去踩藕。在船头把新鲜的鱼切成细细的丝缕,在船尾煮的米饭香气飘浮。迎着清风,吃饱后舒服地睡上一觉,怎么能让那些琐碎的事情留在心中呢。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些壮士疲惫憔悴的时候,饥饿了就谋求食物,口渴了就寻找水喝,为了功名,有时永远都没有停止的时候。

逐句剖析

"田间决水鸣幽幽":田间开沟放水,水流发出幽幽的声响,

"插秧未遍麦已秋":插秧还没有完成,麦子却已经到了成熟收割的季节。

"相携烧笋苦竹寺":(我和友人)相互携手在苦竹寺中烧笋吃,

"却下踏藕荷花洲":接着又下到荷花盛开的小洲去踩藕。

"船头斫鲜细缕缕":在船头把新鲜的鱼切成细细的丝缕,

"船尾炊玉香浮浮":在船尾煮的米饭香气飘浮。

"临风饱食得甘寝":迎着清风,吃饱后舒服地睡上一觉,

"肯使细故胸中留":怎么能让那些琐碎的事情留在心中呢。

"君不见壮士憔悴时":你难道没有看见那些壮士疲惫憔悴的时候,

"饥谋食":饥饿了就谋求食物,

"渴谋饮":口渴了就寻找水喝,

"功名有时无罢休":为了功名,有时永远都没有停止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三)》是苏轼应蔡准郎中邀请游览西湖后所作的组诗之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周边田园的风光以及与友人出游的种种活动,如烧笋、踏藕、斫鲜、炊饭等,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功名与闲适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田间决水鸣幽幽,插秧未遍麦已秋”,描绘了田间决水发出幽幽声响,插秧还未完成,麦子却已到了成熟的秋季的景象,通过对田园中农事活动和时节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氛围,也为后文的出游做了背景铺垫,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关注。颔联“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叙述了诗人与蔡准郎中相携在苦竹寺烧笋,之后又前往荷花洲踏藕的情景,“相携”一词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的关系,这两句诗充满了生活情趣,描绘出友人同游时的闲适与欢乐。颈联“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斫鲜”指切新鲜的鱼肉,“炊玉”形容煮出的米饭像玉一样洁白,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船头切鲜鱼切得细细缕缕,船尾煮饭香气飘浮的画面,运用细腻的描写,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展现出美食的诱人,进一步突出了出游过程中的惬意享受。尾联“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君不见壮士憔悴时,饥谋食,渴谋饮,功名有时无罢休”,前两句写诗人临风饱食后能安心甜美地入睡,不愿意让琐碎的小事留在心中,体现出诗人此时闲适、豁达的心境;后几句则联想到壮士为了功名而憔悴奔波,饥时谋食,渴时谋饮,功名之路永无罢休,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对当下这种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珍惜,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生活的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别东武流杯》

下一篇: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