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橘花犹的皪":门外的橘花依旧鲜艳明丽,
"墙头荔子已斓斑":墙头上的荔枝果实已经色彩斑斓。
"树暗草深人静处":在树木幽暗、青草茂密、人迹安静的地方,
"卷帘攲枕卧看山":卷起帘子,斜靠着枕头躺卧着观赏山峦。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门外橘花犹的皪,墙头荔子已斓斑”,聚焦视觉景物。“的皪”状橘花明艳,“斓斑”绘荔子多彩,以简练词汇勾勒门外墙头花果之态,色彩对比鲜明,短短十四字,生动呈现春日庭院周边生机勃勃又明艳的景致,为后两句营造闲适氛围做铺垫。“树暗草深人静处,卷帘攲枕卧看山”,转写人物活动与心境。“树暗草深”渲染静谧环境,“人静处”点明空间;“卷帘攲枕”一系列动作,尽显悠然自在,“卧看山”则把闲适推向极致,将自然之景与个人闲卧赏山的情致融合,传递出苏轼此时恬淡、超脱的心境,让诗的意境从外在景致延伸到内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