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liú
jǐng
wén
dēng
jiè
tí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guó
méi
shuāi
nián
kùn
zhēng
gāo
táng
xīn
zhuān
jué
yāo
sōng
gēn
bǎi
chǐ
jǐng
liǎng
gěng
fēi
jìng
liú
shāng
ér
tóng
xiào
wèi
pěng
qīng
fēng
xìn
gāng
zài
yán
shǐ
zhī
gòng
shì
wài
sān
cháng
yún
dài
xián
guǎn
zhú
西
zhēn
西
yān
shù
diǎn
méi
tāo
jiāng
shǎo
yùn
jiè
gāo
làng
fān
xuě
yǎng
hǎi
bǎi
shì
fēi
niǎo
yuǎn
zhuī
qián
shì
jìn
diào
hóu
zhú
shēng
ěr
cùn
guǐ
qīng
chǐ
shuí
liú
jiāng
jūn
yùn
xiè
biān
qiān
yán
huī
shǒu
chē
zài
chūn
yán
cǎi
yuè
xiá
āi
yuán
zhāo
xiān
jué
hán
jiāng
lǎo
fèi
yín
é
lài
jūn
shí
chù
cóng
jīn
shì
yuǎn
lǎn
rèn
yōu
qīng
yóu
sān
mèi
zhì
xiè
zuò
kuáng
dào
shì
liú
shī

译文

在梅雨过后的水乡泽国,我这衰朽之年倍感湿热之苦。高堂之上新磨的砖块,走起路来让人感觉腰脚轻便了许多。松根之下有一口百尺深的井,两条井绳荡起清澈的井水飞溅如珠。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流觞游戏,欢声笑语让人捧腹。清风确实可以驾驭,刚健之气充盈在山岩脚下。这才知道,只要心境超脱,世间就没有难以忍受的酷热。放声高歌,歌声直冲云霄,无需弦管伴奏也能飘荡远去。西湖真是如西子般美丽,烟树环绕就像是她的眉眼。波涛拍打着沙滩,少了些酝藉之情,高浪翻滚如同雪屋崩塌。俯仰之间,抚视四海,感叹时光飞逝,百世如飞鸟掠过。遥想远古的钱氏王朝,近吊近代的祖侯遗迹。我的人生如同寄居世间,片刻的光阴比尺玉还要珍贵。谁像刘将军那样?风韵飘逸,不拘小节。他挥笔千言,五车的书籍都不再需要重读。春天里岩壁上的彩鸡翩翩起舞,月夜峡谷中哀猿声声悲哭。清晨时,黄鹂鸟先我而起,傍晚时,寒蝉与我接续悲鸣。我老迈之年已荒废吟诗作赋,幸亏有你时常给予我灵感和触动。从今以后,我要致力于远大的抱负,从这幽谷中启程。清幽的游历让我领悟到了真谛,至极的快乐在于超脱五欲。不要做一个狂妄的道士,以免气压过刘师服。

逐句剖析

"泽国梅雨余":在梅雨过后的水乡泽国,

"衰年困蒸溽":我这衰朽之年倍感湿热之苦。

"高堂磨新砖":高堂之上新磨的砖块,

# 砖:一作“塼”。

"颇觉利腰足":走起路来让人感觉腰脚轻便了许多。

"松根百尺井":松根之下有一口百尺深的井,

"两绠飞净渌":两条井绳荡起清澈的井水飞溅如珠。

"流觞聚儿童":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流觞游戏,

"一笑为捧腹":欢声笑语让人捧腹。

"清风信可御":清风确实可以驾驭,

"刚气在岩麓":刚健之气充盈在山岩脚下。

"始知共此世":这才知道,只要心境超脱,

"物外无三伏":世间就没有难以忍受的酷热。

"长歌入云去":放声高歌,歌声直冲云霄,

"不待弦管逐":无需弦管伴奏也能飘荡远去。

"西湖真西子":西湖真是如西子般美丽,

"烟树点眉目":烟树环绕就像是她的眉眼。

"涛江少酝藉":波涛拍打着沙滩,少了些酝藉之情,

# 藉:一作“籍”。,江:一作“沙”。

"高浪翻雪屋":高浪翻滚如同雪屋崩塌。

"俯仰拊四海":俯仰之间,抚视四海,

"百世飞鸟速":感叹时光飞逝,百世如飞鸟掠过。

"远追钱氏余":遥想远古的钱氏王朝,

"近吊祖侯躅":近吊近代的祖侯遗迹。

"吾生如寄耳":我的人生如同寄居世间,

"寸晷轻尺玉":片刻的光阴比尺玉还要珍贵。

"谁似刘将军":谁像刘将军那样?

"逸韵谢边幅":风韵飘逸,不拘小节。

"千言一挥手":他挥笔千言,

"五车不再读":五车的书籍都不再需要重读。

"春岩彩鸡舞":春天里岩壁上的彩鸡翩翩起舞,

"月峡哀猿哭":月夜峡谷中哀猿声声悲哭。

"朝先啼鴂起":清晨时,黄鹂鸟先我而起,

# 啼鴂:一作“鶗鴂”。

"暮与寒螀续":傍晚时,寒蝉与我接续悲鸣。

"我老废吟哦":我老迈之年已荒废吟诗作赋,

"赖君时击触":幸亏有你时常给予我灵感和触动。

"从今事远览":从今以后,我要致力于远大的抱负,

"发轫此幽谷":从这幽谷中启程。

"清游得三昧":清幽的游历让我领悟到了真谛,

"至乐谢五欲":至极的快乐在于超脱五欲。

"莫作狂道士":不要做一个狂妄的道士,

"气压刘师服":以免气压过刘师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刘景文一同登上介亭时所作,以次韵的方式回应刘景文的某首诗。描绘梅雨过后闷热环境,以“衰年”自况,表达困顿之感,后写磨砖驱散暑气。描绘松根百尺井、儿童流觞等乡村生活乐趣,表达对自然与童真的喜爱;感慨清风可驭、岩麓有刚健之气,领悟到超脱的人生境界;放声高歌,将西湖比作西子,展现豪迈气概与对西湖的眷恋;描绘钱塘江潮壮观景象,表达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和人生短暂的反思;追思古代贤人遗迹,强调珍惜时光、重视精神追求;以刘将军为例,赞美超凡逸韵与不拘小节,表达自身追求;描绘昼夜时序、自然变化景象,体现对生命与自然辩证思考。自谦年老少作,感激友人激励,表达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总结游历心得,认为清游得真谛、至乐在摒弃五欲,告诫自己勿狂放,体现对自我修养的期许。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运用借景抒情、对比、用典等手法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绘泽国梅雨后的景象、高堂新磨的砖、松根下的百尺井、清泉流淌、儿童流觞欢聚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借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对比:诗中“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一句,烟树比作眉目,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一句,通过对比人生短暂与时光易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用典: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和寓意深刻的词句,“远追钱氏余,近吊祖侯躅”一句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深度。

2. 分段赏析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泽国梅雨余,衰年困蒸溽。高堂磨新塼,颇觉利腰足。”开篇描绘梅雨过后的闷热环境,诗人以“衰年”自况,表达了在湿热天气中的困顿之感。随后笔锋一转,写到在高堂之上磨制新砖,感觉对腰足颇为有利,暗示着通过劳作或活动来驱散暑气,寻找一丝凉意与舒适。“松根百尺井,两绠飞净渌。流觞聚儿童,一笑为捧腹。”此段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松根之下,百尺深井,两绠绳索飞扬,汲取着清澈的井水。儿童们聚集在一起玩流觞游戏,欢声笑语,乐不可支。这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童真的喜爱。“清风信可御,刚气在岩麓。始知共此世,物外无三伏。”诗人感慨清风可驭,岩麓之间充满刚健之气。由此领悟到,在这个世界之外,似乎并无真正的酷暑难耐。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超脱与领悟。“长歌入云去,不待弦管逐。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诗人放声高歌,歌声直上云霄,无需弦管伴奏。随后笔锋转向西湖,将其比作美人西子,烟树如同她的眉目,生动传神。这既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也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无限眷恋。“涛江少酝藉,高浪翻雪屋。俯仰拊四海,百世飞鸟速。”此段描绘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涛江翻滚,高浪如雪屋般翻涌。诗人俯仰之间,仿佛能拥抱四海,感慨人生如飞鸟般匆匆而过。这既是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远追钱氏余,近吊祖侯躅。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诗人追思古代贤人钱氏与祖侯的遗迹,感慨自己生命如寄,时光宝贵。寸晷(短暂的时间)之间,应轻视尺玉(珍贵的宝物),强调珍惜时光、重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谁似刘将军,逸韵谢边幅。千言一挥手,五车不再读。”此段以刘将军为例,赞美其超凡脱俗的逸韵与不拘小节的性格。千言万语一挥而就,学识渊博却不再拘泥于书本。这既是对刘将军的赞美,也是诗人自身追求的一种境界。“春岩彩鸡舞,月峡哀猿哭。朝先啼鴃起,暮与寒螀续。”诗人描绘昼夜时序、自然变化的景象。春岩上彩鸡飞舞,月峡中哀猿啼哭;清晨鶗鴂鸟先鸣,傍晚寒螀虫接续,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辩证思考。“我老废吟哦,赖君时击触。从今事远览,发轫此幽谷。”诗人自谦年老体衰,吟哦之作渐少,幸得友人时时激励。从此将致力于远游揽胜,从这片幽谷出发,开启新的旅程。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清游得三昧,至乐谢五欲。莫作狂道士,气压刘师服。”最后一段,诗人总结自己的游历心得,认为清游能得真谛(三昧),至乐在于摒弃五欲(财、色、名、食、睡)。并告诫自己不要像狂道士那样张扬跋扈,以免气压过刘师服(可能指某位道士或文人)。这既是对游历生活的总结与升华,也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期许与鞭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戏用晁补之韵》

下一篇:宋·苏轼《江神子·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