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山高湘水深":苍梧山高啊湘水深深,
"中原北望度千岑":向北遥望中原要越过无数山岭。
"帝子南游飘不返":帝子南游一去不再回返,
"惟有苍苍枫桂林":只有那苍苍的枫树林和桂树林。
"枫叶萧萧桂叶碧":枫叶萧萧作响啊桂叶碧绿,
"万里远来超莫及":从万里之外赶来却追不上。
"乘龙上天去无踪":乘龙上天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草木无情空寄泣":草木无情只能白白寄托悲泣。
"水滨击鼓何喧阗":水滨击鼓之声多么喧闹,
"相将扣水求屈原":众人一起敲击水面来招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屈原已经死去如今已过千年,
"满船哀唱似当年":满船的人哀伤地唱着歌,仿佛回到当年。
"海滨长鲸径千尺":海滨有长鲸身长千尺,
"食人为粮安可入":以人为食,怎么能进入?
"招君不归海水深":招请屈原他不归来,海水如此深,
"海鱼岂解哀忠直":海鱼哪能理解对忠直之士的哀痛?
"吁嗟忠直死无人":可叹忠直的人死去无人,
"可怜怀王西入秦":可怜楚怀王向西进入秦国。
"秦关已闭无归日":秦国的关隘已经关闭没有回去的日子,
"章华不复见车轮":章华宫再也见不到车轮。
"君王去时箫鼓咽":君王离去时箫鼓之声呜咽,
"父老送君车轴折":父老乡亲送君王车轴都折断。
"千里逃归迷故乡":逃了千里却迷失了故乡,
"南公哀痛弹长铗":南公哀痛地弹着长剑。
"三户亡秦信不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话确实不假,
"一朝兵起尽讙呼":一朝起兵众人都欢呼雀跃。
"当时项羽年最少":当时项羽年纪最小,
"提剑本是耕田夫":提剑而起原本是个耕田的农夫。
"横行天下竟何事":横行天下最终又得到了什么,
"弃马乌江马垂涕":在乌江弃马,马也垂下眼泪。
"项王已死无故人":项王已死再没有故人,
"首入汉庭身委地":首级被送入汉庭,身体委顿在地。
"富贵荣华岂足多":富贵荣华哪里值得过多留恋,
"至今惟有冢嵯峨":到如今只有坟墓巍峨耸立。
"故国凄凉人事改":故国凄凉人事已改,
"楚乡千古为悲歌":楚乡千古以来都流传着悲歌。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叙事:诗中依次叙述帝子南游未返、百姓扣水求屈原、秦楚盟约及楚国背盟、项羽兴衰等诸多历史事件与故事,通过连贯的叙事展现丰富内容,串联起怀古的情感脉络。用典:运用了帝子南游、屈原投江、项羽乌江自刎等典故,借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历史兴衰、人物命运的感慨,丰富诗歌内涵,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开篇描绘苍梧山高耸、湘水幽深的景象,“中原北望度千岑”营造出空间的遥远感,展现出视野的辽阔。“帝子南游飘不返”引入帝子传说,增添神秘氛围,“惟有苍苍枫桂林”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枫桂林的苍苍之色,烘托出帝子一去不返的怅惘与失落,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枫叶萧萧桂叶碧”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进一步描绘出枫叶摇曳、桂叶碧绿的景致,渲染出清幽氛围。“万里远来超莫及”写追寻帝子却遥不可及,强化了无奈之感。“乘龙上天去无踪”延续传说,想象帝子乘龙离去的情景,“草木无情空寄泣”运用拟人手法,将草木赋予“泣”的情感,实则借草木表达诗人对帝子故事的伤怀之情。“吁嗟忠直死无人”直接抒发对忠直之人命运悲惨的感叹,“可怜怀王西入秦”引出楚怀王入秦的典故,“秦关已闭无归日,章华不复见车轮”描绘出楚怀王被困秦国、无法返回楚国章华宫的凄凉结局,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兴衰和人事无常的感慨。前两句生动描绘出楚怀王出行时,箫鼓呜咽、父老送别以至车轴折断的场景,渲染出悲伤的气氛。“千里逃归迷故乡”写出楚怀王出逃却迷失故乡的悲惨境遇,“南公哀痛弹长铗”借南公的哀痛举动,侧面烘托出人们对楚怀王命运的痛惜,反映出当时楚国局势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三户亡秦信不虚”引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强调其真实性,“一朝兵起尽讙呼”展现出楚人起兵反秦的热烈场面。“当时项羽年最少,提剑本是耕田夫”介绍项羽出身,突出其从耕田夫到起义领袖的转变,为后文叙述项羽的事迹做铺垫。“横行天下竟何事”发出对项羽一生征战的疑问,引人深思。“弃马乌江马垂涕”描绘出项羽在乌江畔弃马的悲壮场景,“马垂涕”运用拟人手法,增添了悲剧色彩。“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描述项羽死后首级被送入汉庭、身体委地的悲惨结局,体现出命运的无常和残酷。“富贵荣华岂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表达出对富贵荣华的看淡,认为它们终会消逝,唯有项羽的坟墓依旧耸立。“故国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总结全诗,点明楚国故地人事变迁、一片凄凉,而楚乡的故事也成为千古悲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事无常的深沉感慨以及对楚国命运的哀伤。
上一篇:宋·苏轼《骊山三绝句》
下一篇:宋·苏轼《山坡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