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o
yó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duī
jìn
āi
jiǎn
gōng
zhī
chóng
shuí
zhī
shèng
rén
jìn
shū
zhōng
jìn
xián
yóu
zài
chéng
jiàn
kōng
miào
zāi
zhuó
lún
shǒu
táng
xià
xiào
huán
gōng

译文

案几上堆满了沾满尘埃的书简,你就像只蠹虫一样在啃食它们。但是你哪里想到圣人的思想,不全部都在书里啊。学音乐不只是弹奏琴弦,学制作也不只是运用机械。当年那个斫轮手的言论实在是精妙啊,在堂下嘲笑死读书的桓公。

逐句剖析

"堆几尽埃简":案几上堆满了沾满尘埃的书简,

# 埃简:积起尘埃的书本。

"攻之如蠹虫":你就像只蠹虫一样在啃食它们。

# 蠹虫:咬器物的昆虫。

"谁知圣人意":但是你哪里想到圣人的思想,

"不尽书籍中":不全部都在书里啊。

"曲尽弦犹在":学音乐不只是弹奏琴弦,

"器成机见空":学制作也不只是运用机械。

"妙哉斫轮手":当年那个斫轮手的言论实在是精妙啊,

# 斫轮手:制轮匠人。斫:砍,凿。

"堂下笑桓公":在堂下嘲笑死读书的桓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嘲子由》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描绘苏辙苦读旧书的画面,颔联转而强调实践和思考的重要性,指出圣人思想并非尽在书中。颈联以弦音、器物作比,阐述学问技艺精妙时原理自现。尾联用典,幽默提醒弟弟勿死读书。全诗借比喻和典故,道出学问与技艺的精髓在于领悟和实践,而非一味依赖书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用轻松活泼的笔调,阐述了自己对治学、对真理获取的思考和观点,即在实践中去领悟和掌握真正的知识,不能只做死读书的人。

2. 写作手法

比喻:“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将苏辙埋头苦读古书的样子比作蠹虫攻书,形象地描绘出苏辙专注于故纸堆的状态,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苏辙读书时的情景。用典:“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引用了轮扁斫轮的典故,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即不能仅仅依赖书本知识,实践和个人的体悟更为重要,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富有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嘲子由》的首联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将苏辙沉浸于书海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到了颔联,诗歌的立意出现转折,苏轼在此处点明,圣人的思想精髓并非完全被禁锢在书本的字里行间。颈联进一步升华主题。苏轼借此表达,当学问或技艺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内在原理就会自然而然地清晰呈现。尾联“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苏轼巧用轮扁斫轮的典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善意地调侃苏辙,含蓄地告诫他,读书不能流于表面、死记硬背,而应像轮扁那样,从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的真谛,让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蕴含着兄长对弟弟的殷切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和子由苦寒见寄》

下一篇:宋·苏轼《思成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