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第非真有":豪华的宅第并非真正属于我,
"闲花亦偶栽":那些闲雅的花也只是偶然栽种。
"聊为清净供":只是为了提供一份清净的供品,
"却对道人开":却对着您开放。
# 却对道人开:旧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甲第非真有”:此句否定了豪华宅第的真正拥有,暗示了世间虚名的虚幻不实。“甲第”通常指豪门显贵的宅邸,代表着功名利禄,但苏轼认为这些并非真实的存在,体现出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淡,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心境。“闲花亦偶栽”:“闲花”指闲适淡雅的花卉,“偶栽”表示偶然栽种,体现出一种随意、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句诗描绘了一种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的闲适生活场景,与上句中对虚名的否定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聊为清净供”:“聊”有姑且、暂且之意,“清净供”表明这些闲花是作为一份清净的供品。这里将闲花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普通的植物,更象征着一种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是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体现。“却对道人开”:“道人”一般指信奉道教或佛教的人,在诗中可能特指王安石。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些原本作为清净供品的闲花,却对着王安石开放。这不仅表达了苏轼对王安石的敬重,也暗示了他与王安石之间在精神层面的相通。尽管王安石已离世,但苏轼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精神存在,仿佛这些花是专门为他而绽放,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精神共鸣。
下一篇:宋·苏轼《送南屏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