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gōng
yùn
jué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jiǎ
fēi
zhēn
yǒu
xián
huā
ǒu
zāi
liáo
wèi
qīng
jìng
gōng
què
duì
dào
rén
kāi

译文

豪华的宅第并非真正属于我,那些闲雅的花也只是偶然栽种。只是为了提供一份清净的供品,却对着您开放。

逐句剖析

"甲第非真有":豪华的宅第并非真正属于我,

"闲花亦偶栽":那些闲雅的花也只是偶然栽种。

"聊为清净供":只是为了提供一份清净的供品,

"却对道人开":却对着您开放。

# 却对道人开:旧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荆公韵四绝(其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五言绝句,是组诗《次荆公韵四绝》中的第四首。这组诗是苏轼在王安石去世后,为表达对王安石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而作。王安石曾被封为荆国公,故苏轼以“荆公”称之。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王安石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虚名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次荆公韵四绝》创作于元丰七年(1084年),时苏轼结束黄州贬所赴汝州任,途经江宁(今南京)与退居金陵的王安石相会。这次历史性的文坛晤面,促成苏轼以四首绝句依王安石原韵唱和,在咏叹自然景致间,亦融入对人生浮沉的深切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甲第非真有”​​:此句否定了豪华宅第的真正拥有,暗示了世间虚名的虚幻不实。“甲第”通常指豪门显贵的宅邸,代表着功名利禄,但苏轼认为这些并非真实的存在,体现出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淡,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心境。​​“闲花亦偶栽”​​:“闲花”指闲适淡雅的花卉,“偶栽”表示偶然栽种,体现出一种随意、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句诗描绘了一种不刻意追求、顺其自然的闲适生活场景,与上句中对虚名的否定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聊为清净供”​​:“聊”有姑且、暂且之意,“清净供”表明这些闲花是作为一份清净的供品。这里将闲花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普通的植物,更象征着一种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是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体现。​​“却对道人开”​​:“道人”一般指信奉道教或佛教的人,在诗中可能特指王安石。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些原本作为清净供品的闲花,却对着王安石开放。这不仅表达了苏轼对王安石的敬重,也暗示了他与王安石之间在精神层面的相通。尽管王安石已离世,但苏轼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精神存在,仿佛这些花是专门为他而绽放,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精神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

下一篇:宋·苏轼《送南屏谦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