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夭桃自作行":上林苑中,艳丽的桃花自行排列成林,
# 苑:一作宛。
"刘郎去后几回芳":自从刘郎离去后,不知又开过几番繁花。
"厌从年少追新赏":厌倦了跟随年轻人追逐新的赏花潮流,
"闲对宫花识旧香":悠闲地对着宫中旧花,辨识往昔熟悉的香气。
"欲赠佳人非泛洧":想赠花给佳人,并非效仿《诗经·溱洧》中春日祓禊的嬉戏之举,
"好纫幽佩吊沉湘":更愿把花串成幽佩,凭吊沉江的屈原。
"鹤林神女无消息":鹤林神女杳无音信,
"为问何年返帝乡":试问她何时能返回帝王之都。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上苑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从景物形象看,“夭桃自作行”勾勒上林苑桃花繁茂、自成行列的姿态,以乐景衬“刘郎去后”的怅惘。“几回芳”借桃花开落,暗喻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用典(刘郎,可关联文人怀旧意象)增添含蓄韵味,开篇奠定怀旧基调。“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厌”字炼得精妙,直陈对浮浅“新赏”的疏离;“闲对宫花”切换视角,“识旧香”关联往昔记忆,以宫花为媒介,串联今昔情感,语言质朴却藏深沉眷恋,体现对真挚、厚重情感的追求。“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跳出常规赠花表意,“非泛洧”区别《诗经》中春日嬉戏的轻浅,借“纫幽佩吊沉湘”,将桃花与屈原(沉湘)关联,以象征手法赋予桃花凭吊先贤的深意,升华情感至历史人文层面,尽显诗意的厚重与跳脱。“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乡”:引入神话意象“鹤林神女”,“无消息”添神秘怅惘;“返帝乡”追问归处,将个人情思拓展到对仙灵、故土(或精神原乡)的遐想,以超现实笔触收束,让诗意在现实与神话间交融,强化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