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zhǐ
jiǔ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dīng
chǒu
suì
zhé
hǎi
nán
yóu
biǎn
léi
zhōu
yuè
shí
xiāng
téng
tóng
xíng
zhì
léi
liù
yuè
shí
xiāng
bié
hǎi
shí
bìng
zhì
shēn
yín
yóu
zhōng
mèi
yīn
sòng
yuān
míng
shī
quàn
zhǐ
jiǔ
nǎi
yuán
yùn
yòng
zèng
bié
shù
zhēn
zhǐ
shí
lái
shì
qióng
fēi
zhǐ
xíng
tóng
luò
bǎi
mán
xiāo
rán
liǎng
bié
jià
xié
zhì
shì
yǒu
mèng
guāng
shì
wéi
xiāng
féng
shān
jiān
yuè
tóng
máng
máng
hǎi
nán
běi
shēng
quàn
shī
yuān
míng
qiě
wéi
wēi
zuò
bēi
zhuó
zhǐ
jiǔ
chōu
wàng
dào
suī
wèi
yǐn
yuē
jiàn
jīn
cóng
jīn
dōng
shì
kāng

译文

丁丑年,我被贬谪到海南,子由也被贬到雷州。五月十一日,我们在藤州相遇,一起同行到雷州。六月十一日,我们分别渡海。当时我因为痔疮发作痛苦呻吟,子由也整晚睡不着。子由于是朗诵陶渊明的诗,劝我戒酒。我便依照原诗的韵脚写了这首诗,用来作为赠别之作,希望这次能真的戒掉酒了。时机来临就随着万物一起变化发展,道路走到尽头也不是我主动想停止 (而是被贬至此)。我和你各自按照自己的心意前行,却一同流落到这偏远的南方之地。(我们)都是寂寥潦倒的贬谪之身,身边各自带着一个年幼的儿子。你的家中有像孟光那样能与你举案齐眉的妻子,我这里只有佛法带来的喜悦。我们在山谷间相逢,有一个月的时间一同起居。在这茫茫的海南大地,大致也能够维持生计。你劝我以陶渊明为榜样戒酒,我能力微薄,姑且为了自己的身体听从劝诫。小病是因为饮酒造成的,戒掉酒病就会痊愈了。向往的大道虽然还没有走到终点,但隐隐约约已经能看到边际。从现在开始,我东坡的居室内,不再供奉酒神杜康。

逐句剖析

"丁丑岁":丁丑年,

"予谪海南":我被贬谪到海南,

# 海南:旧指今海南岛地区。亦泛指南部滨海地区。

"子由亦贬雷州":子由也被贬到雷州。

"五月十一日":五月十一日,

"相遇于藤":我们在藤州相遇,

# 相遇:相逢、碰上。

"同行至雷":一起同行到雷州。

# 同行:同道而走,結伴而行。

"六月十一日":六月十一日,

"相别渡海":我们分别渡海。

# 渡海:过海。,相别:谓彼此分别。

"余时病痔呻吟":当时我因为痔疮发作痛苦呻吟,

# 呻吟:因病痛或哀伤所发出的声音。

"子由亦终夕不寐":子由也整晚睡不着。

# 不寐:睡不著。,终夕:通宵、整夜。

"因诵渊明诗":子由于是朗诵陶渊明的诗,

"劝余止酒":劝我戒酒。

# 止酒:戒酒。

"乃和原韵":我便依照原诗的韵脚写了这首诗,

# 原韵:和他人诗词时,称所和诗词的韵为原韵。

"用以赠别":用来作为赠别之作,

# 赠别:送別。

"庶几真止矣":希望这次能真的戒掉酒了。

# 庶几:表示希望的语气词,或许可以。

"时来与物逝":时机来临就随着万物一起变化发展,

"路穷非我止":道路走到尽头也不是我主动想停止 (而是被贬至此)。

"与子各意行":我和你各自按照自己的心意前行,

# 意行:谓心之所思。,子:你,指苏辙。

"同落百蛮里":却一同流落到这偏远的南方之地。

# 百蛮里:指南方蛮族聚居之地。

"萧然两别驾":(我们)都是寂寥潦倒的贬谪之身,

# 萧然:空荡荡的样子。

"各携一稚子":身边各自带着一个年幼的儿子。

"子室有孟光":你的家中有像孟光那样能与你举案齐眉的妻子,

# 孟光:汉代梁鸿的妻子对丈夫举案齐眉,为自古贤妻的典范。这里是指苏辙的妻子史氏。

"我室惟法喜":我这里只有佛法带来的喜悦。

# 法喜:闻佛法而生欢喜之心。佛家以法喜为妻,慈悲为子。此时苏轼夫人、侍妾俱殁,意谓只与佛法为伴。

"相逢山谷间":我们在山谷间相逢,

"一月同卧起":有一个月的时间一同起居。

"茫茫海南北":在这茫茫的海南大地,

# 海南北:儋州和雷州分别在琼州海峡的南北侧,隔海相望。

"粗亦足生理":大致也能够维持生计。

# 生理:生活。

"劝我师渊明":你劝我以陶渊明为榜样戒酒,

# 师:学习。

"力薄且为己":我能力微薄,姑且为了自己的身体听从劝诫。

"微屙坐杯酌":小病是因为饮酒造成的,

# 杯酌:谓喝酒。,坐:因为。,微屙:亦作“微痾”。小病。

"止酒则瘳矣":戒掉酒病就会痊愈了。

# 瘳:病愈。,止酒:戒酒。

"望道虽未济":向往的大道虽然还没有走到终点,

"隐约见津涘":但隐隐约约已经能看到边际。

# 津:水边。,隐约:不分明的样子。

"从今东坡室":从现在开始,我东坡的居室内,

# 从今:从现在起。

"不立杜康祀":不再供奉酒神杜康。

# 杜康:周代人传说他善于酿酒故后世将他作为制酒的创始人来祭祀。苏轼谓他的家里从此不再祭祀杜康,就是戒酒的意思。,不立:不成立、不建立或无建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陶止酒》为北宋苏轼所作的古体诗。诗中叙写了兄弟二人被贬途中相遇又分别的经历,展现了同处偏远之地的生活状态,饱含兄弟情谊。同时在苏辙的劝诫下,苏轼反思酒带来的病痛,决心效仿陶渊明戒酒,体现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审视,以及对精神超脱的追求。诗歌运用用典、叙事抒情结合、直抒胸臆等手法,情感真挚,虽身处逆境,却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苏轼豁达又善于反思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丁丑年,苏轼被贬海南,苏辙被贬雷州。二人于五月十一日在藤州相遇,同行至雷州,六月十一日渡海分别。当时苏轼痔疮发作痛苦呻吟,苏辙也整夜难眠,苏辙诵读陶渊明诗劝苏轼戒酒,苏轼遂依原韵创作此诗,以作赠别,也借此表达戒酒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多处化用典故,如“子室有孟光”运用了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的典故,表现苏辙家庭生活;“劝我师渊明”以陶渊明为参照,表明戒酒的缘由和追求的生活态度,丰富了诗歌内涵。直抒胸臆:“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等句,直接表明因酒生病所以要戒酒,以及虽未达成理想但已看到希望的心境,使情感表达直白且强烈。

2. 分段赏析

开头至“同落百蛮里”:开篇点明命运的流转和无奈,“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感慨自己与苏辙不由自主地被贬到偏远的南方,奠定了一种命运无常的基调。“萧然两别驾”至“一月同卧起”:描述了兄弟二人的境遇和相处时光。两人身为别驾,生活萧然,身边各有稚子相伴,家中情况不同,却在山谷间有一个月同起同卧的相处,体现出患难中的亲情。“茫茫海南北”至结尾:先是说海南勉强可维持生计,接着写苏辙劝苏轼学陶渊明戒酒,苏轼也意识到酒带来疾病,决心戒掉,最后表达虽离心中大道尚远,但已看到希望,从此不再供奉酒神,展现出一种自我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下一篇:宋·苏轼《定风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