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叹平原落落":不要叹息平凡的生活,
"且应去鲁迟迟":应该慢慢地离开这个鲁莽的世界。
"与君各记少年时":你我都要记得年轻时的岁月。
"须信人生如寄":要相信生命是暂时的。
"白发千茎相送":送你千束白发,
"深杯百罚休辞":敬酒百次不辞劳苦。
"拍浮何用酒为池":敬酒不必浪费。
"我已为君德醉":我已经因你的品德而陶醉。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送别词。它以简洁明快之语,描绘了苏轼送别钱待制的场景。通过对钱待制的劝勉之词,体现了苏轼对朴实生活的高度认同与珍视,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这份友谊的深深珍惜。词中用“白发”“深杯”这些浪漫意象,营造出真挚而深沉的氛围,传达出苏轼对待制的真诚祝福与崇高敬意。“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生动展现出他愿与友人同甘共苦、共历人生艰难的坚定情谊。而“我已为君德醉”则直白地表达出苏轼因钱待制的高尚品德而陶醉、钦佩之情。整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豪情,更凸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份真挚情谊,引人深思并为之感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对一些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寄托和抒发情感。如借“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中的“白发”“深杯”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氛围,抒发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以及愿与友人共历风雨的情感。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像“我已为君德醉”,直接表明作者对钱待制品德的钦佩与赞赏,毫不隐晦,让情感直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虚实结合:实写当下与友人分别时劝酒等场景,如“深杯百罚休辞”是眼前实景实情;虚写则可能体现在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以及对远离世俗追求高尚境界的想象等方面,让词的内容和意境更加丰富。
3. 分段赏析
上阕:“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平原落落”用耿弇平定张步的典故,耿弇定策时众人不解,后成功,这里劝钱勰不要因暂时不被理解、处境不顺而叹息。“去鲁迟迟”典出孔子离开鲁国时“迟迟吾行”,表示从容不迫。此句劝慰钱勰不要为当下不如意懊恼,离开(此处)不妨从容些。“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唤起对年少时光的回忆,感慨人生短促,如暂时寄居世间。既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又传递出一种豁达态度,劝友人看开,不必过于执着当下得失。下阕:“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描绘送别场景,以“白发千茎”自况,言自身已老,更觉离别珍贵。大家尽情饮酒,即便罚酒百杯也不要推辞,体现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送别时的不舍与豪迈。“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拍浮”是游泳,用毕卓愿在酒船中饮酒漂浮一生的典故,说饮酒不必像想象中豪奢。“我已为君德醉”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已为钱勰的品德陶醉,高度赞扬其德行,将对友人的钦佩与惜别之情推向高潮。全词用典精巧,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劝慰、惜别,又有对其品德的赞赏,体现出苏轼与钱勰间深厚情谊及苏轼一贯的豁达洒脱风格。
4. 作品点评
该词以简洁明快之语,描绘了苏轼送别钱待制的场景。通过对钱待制的劝勉之词,体现了苏轼对朴实生活的高度认同与珍视,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这份友谊的深深珍惜。词中用 “白发”“深杯” 这些浪漫意象,营造出真挚而深沉的氛围,传达出苏轼对待制的真诚祝福与崇高敬意。“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生动展现出他愿与友人同甘共苦、共历人生艰难的坚定情谊。而 “我已为君德醉” 则直白地表达出苏轼因钱待制的高尚品德而陶醉、钦佩之情。整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豪情,更凸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份真挚情谊,引人深思并为之感动 。
下一篇:宋·苏轼《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