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shǒu
èr
yóu
wáng
láng
jià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qīng
tái
zhì
qīng
làn
zhēng
é
nǎi
zhǔ
dòu
zuò
zhī
wéi
gāo
shāo
yóu
zhú
zhēn
jiǔ
pín
jiā
bǎi
chū
yǒu
lái
bǎi
qiǎo
chū
qióng
rén
sōu
luó
jiǎ
luàn
tiān
zhēn
shī
shū
wéi
niè
yùn
niàng
lǎo
chéng
jìn
shēn
zhì
fēi
wén
shì
zhōng
nán
jiǔ
tuō
guān
hái
zuò
sǒu
jiǔ
hán
dōng
jiā
tián
xià
suān
lǎo
zuò
shī
shū
shǎo
wèi
ài
sān
piān
jiǔ
měi
fēng
jié
lián
zhī
gèng
yǒu
wáng
láng

译文

干肉脯用的是青苔。炒菜用的是青蒲。蒸鹅蒸鸭用的是葫芦。煮豆子做乳脂成了酥油。点上高高的油烛,斟满香甜的蜜酒。我这穷人家起初哪里有这些呢?自古以来,心灵手巧的多是穷人。他们搜罗各种材料,精心制作,能乱天真。诗书成了我的酒曲。酿造出了我这个老夫成为官员。但徒有其表终难长久。脱下官帽我还是那个扶犁的老农。还是不如这蜜酒,不冷不热。冬天不甜夏天不酸。老夫作的诗缺少韵味。却喜欢你们三人的诗篇,它们就像美酒一样甜美。封胡羯末已经很可爱了。没想到还有王郎这样的才子。

逐句剖析

"脯青苔":干肉脯用的是青苔。

"炙青蒲":炒菜用的是青蒲。

"烂蒸鹅鸭乃瓠壶":蒸鹅蒸鸭用的是葫芦。

"煮豆作乳脂为酥":煮豆子做乳脂成了酥油。

"高烧油烛斟蜜酒":点上高高的油烛,斟满香甜的蜜酒。

"贫家百物初何有":我这穷人家起初哪里有这些呢?

"古来百巧出穷人":自古以来,心灵手巧的多是穷人。

"搜罗假合乱天真":他们搜罗各种材料,精心制作,能乱天真。

"诗书与我为曲蘖":诗书成了我的酒曲。

"酝酿老夫成搢绅":酿造出了我这个老夫成为官员。

"质非文是终难久":但徒有其表终难长久。

"脱冠还作扶犁叟":脱下官帽我还是那个扶犁的老农。

"不如蜜酒无燠寒":还是不如这蜜酒,不冷不热。

"冬不加甜夏不酸":冬天不甜夏天不酸。

"老夫作诗殊少味":老夫作的诗缺少韵味。

"爱此三篇如酒美":却喜欢你们三人的诗篇,它们就像美酒一样甜美。

"封胡羯末已可怜":封胡羯末已经很可爱了。

"不知更有王郎子":没想到还有王郎这样的才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吟咏的一首词作,全诗通过描绘贫家生活、探讨技艺与诗书的关系、批判形式主义、赞美自然之美以及自谦赞才,展现了苏轼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学问的重视、对内在品质的追求以及对晚辈的关爱。其词藻优美,情感真挚,深受世人喜爱,流传广泛,历久弥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等句,以贫穷人家用瓠子充鹅鸭、以豆充乳等生活细节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文学创作中徒有其表、有文无质的缺点。借物抒情:苏轼在诗中通过描绘贫穷人家的生活场景,借以抒发自己对文学创作中真实情感和充实内容的追求。他通过对比贫穷人家的简陋生活与文学创作的虚假繁荣,表达了对真实、质朴之美的赞赏,以及对徒有其表之作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以“脯青苔,炙青蒲”起笔,勾勒出贫家以自然野味为食的简陋场景,却以“烂蒸鹅鸭乃瓠壶”的夸张手法,将瓠瓜作壶蒸煮鹅鸭的粗粝之食,与“煮豆作乳脂为酥”的精细处理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贫家在匮乏中创造美味的智慧。“高烧油烛斟蜜酒”一转,将昏暗中的烛光与甜蜜的酒香并置,暗示贫家虽物质匮乏,却以精神上的满足填补生活的空缺。末句“贫家百物初何有”点明主题,表达对劳动人民创造力的赞叹。“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中“古来百巧出穷人”一语道破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批判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旧观念,强调技艺的根源在于底层人民的智慧。以“诗书与我为曲蘖”自喻,将诗书比作酿酒的酵母,暗示学问对个人成长的催化作用。末句“酝酿老夫成搢绅”自谦中透出自豪,展现诗人对自身学识的肯定。“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中“质非文是终难久”直指形式主义之弊,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诗人以“脱冠还作扶犁叟”自嘲,暗示若失去内在支撑,即便身居高位也会沦为平庸。以蜜酒为喻,赞美其“冬不加甜夏不酸”的恒常品质,表达对自然、本真之美的追求。此喻既是对蜜酒的赞美,也是对世俗虚伪的批判。“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中“老夫作诗殊少味”以谦逊之态,将诗作比作寡淡之味,实则暗藏对自身诗艺的自信。“爱此三篇如酒美”直抒胸臆,表达对二犹子与王郎诗作的喜爱。末句“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以谢安诸子喻二犹子,以“王郎子”特指王子立,既赞其才华,又暗含对晚辈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下一篇:宋·苏轼《西江月·送钱待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