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德来万邦":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德政吸引了众多国家前来朝贡,
"浩如沧海吞河江":这种盛况浩大得就像大海能吞没江河一样,
"音容伧狞服奇厖":粗犷的面容配奇异的服饰。
"横绝岭海逾涛泷":他们翻越山岭、跨越大海,渡过急流险滩而来,
"珍禽瑰产争牵扛":带着珍贵的禽鸟和奇异的特产,争先恐后地搬运着,
"名王解辫却盖幢":各国的首领解开发辫,收起本国的伞盖旗帜。
"粉本遗墨开明窗":阎立本留下的画稿和墨迹,在明亮的窗前展开,
"我喟而作心未降":我一边感叹一边作诗,心情难以平静,
"魏征封伦恨不双":只遗憾魏徵和封伦这样的贤臣不能同时出现。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前三句“贞观之德来万邦”以“贞观之治”的盛世气象开篇,直接点明唐朝的强盛与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浩如沧海吞河江”运用比喻手法,将大唐比作容纳百川的沧海,形象展现了其包容万象的气度。“音容伧狞服奇厖”则转向具体描写外邦使臣的形象,通过“伧狞”“奇厖”等词刻画其粗犷的外貌与奇异的服饰。中间三句“横绝岭海逾涛泷”承接上句,描绘外邦使臣跨越山海、历经艰险前来朝贡的场景。“珍禽瑰产争牵扛”以动态描写突出贡品的珍贵与繁多,“争牵扛”三字生动表现了使臣们郑重其事的姿态。“名王解辫却盖幢”进一步聚焦外邦首领的行为,通过“解辫”“却盖幢”的细节,暗示其对唐朝文化的尊崇与归化。后三句“粉本遗墨开明窗”转入对阎立本画作的直接评价。“粉本遗墨”指画家的底稿与墨迹,“开明窗”比喻画作如打开的窗户般清晰展现历史场景。“我喟而作心未降”是苏轼的自述,表达了他面对画作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盛世的追慕,又有难以平复的感慨。“魏征封伦恨不双”一句借古讽今,以贤臣魏徵与佞臣封伦的对比,暗含对当下朝政的隐忧,情感由赞叹转为深沉的反思。
上一篇:宋·苏轼《邵伯梵行寺山茶》
下一篇:宋·苏轼《送沈逵赴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