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驱我西":卑微的官职驱使我向西行,
# 西:西行。,薄宦:卑微的官职。
"远别不容惜":长久的离别不容我吝惜。
"方愁后会远":正愁着日后相会遥遥无期,
"未暇忧岁夕":现在哪有功夫担忧除夕。
"强欢虽有酒":勉强寻欢虽有好酒在桌,
"冷酌不成席":但冷冷清清难以成欢设席。
"秦烹惟羊羹":秦地风俗只有羊肉羹可尝,
# 羹:带汁的肉汤。
"陇馔有熊腊":陇地菜肴却有熊肉干可食。
# 腊:干肉。
"念为儿童岁":回想我们儿时嬉戏的时光,
"屈指已成昔":屈指一算都已是过去。
"往事今何追":往事如今还有什么可追寻,
"忽若箭已释":时光飞逝犹如箭已离弦。
"感时嗟事变":感慨时事变迁令人叹息,
# 感时:烦恼时。
"所得不偿失":所得常常不能补偿所失。
"府卒来驱傩":官府差役来举行傩戏驱邪,
# 驱傩: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
"矍铄惊远客":老翁精神矍铄惊动了远客。
# 矍铄:年老而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愁来岂有魔":忧愁来了难道有妖魔作祟,
"烦汝为攘磔":劳烦你来为我驱邪禳灾。
# 攘磔:亦作磔禳,肢解祭牲以祭神。攘:通禳,祈禳。
"寒梅与冻杏":寒梅和冻杏的嫩萼初绽,
"嫩萼初似麦":像麦穗般娇嫩可爱。
"攀条为惆怅":攀折枝条心中满是惆怅,
"玉蕊何时折":不知何时才能采摘那玉般的花蕊。
"不忧春艳晚":不担心春天花朵开得晚,
"行见弃夏核":转眼就会看到夏天果实被遗弃。
"人生行乐耳":人生啊只求及时行乐罢了,
"安用声名籍":哪里用得着去追求声名和功业。
"胡为独多感":为何偏偏这么多愁善感呢,
"不见膏自炙":难道没有看到油脂自燃吗?
"诗来苦相宽":你的诗来苦苦地安慰我,
"子意远可射":你的情意深远如箭可射中我心。
"依依见其面":仿佛依稀看到了你的面容,
"疑子在咫尺":让我怀疑你就在咫尺之间。
"兄今虽小官":我现在虽然只是个小官,
"幸忝佐方伯":但有幸能辅佐太守大人。
# 佐方伯:辅助一方的长官,这里指太守宋选。
"北池近所凿":北池是最近开凿的,
"中有汧水碧":池中有碧绿的汧水。
# 汧水:即(今作千,义不专司)河,按饮凤池所引之水并非研水,而由凤凰泉注入。
"临池饮美酒":面对池塘饮着美酒,
"尚可消永日":还可以消磨漫长的日子。
# 永日:漫长的白天。
"但恐诗力弱":只是担心自己的诗才不够,
"斗健未免馘":与高手较量难免会被割去诗稿。
# 斗健未免馘:和你比健美未免头痛。馘:头痛。
"诗成十日到":诗写成后十天才能收到,
"谁谓千里隔":谁说我们相隔千里之遥。
"一月寄一篇":每月寄一篇诗给你,
"忧愁何足掷":那些忧愁烦恼又算得了什么。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给弟弟的五言律诗,通过这首诗,苏轼不仅传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太守宋选的敬意与感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苏轼的才情与情感,也体现了他在官场中的人际交往与感恩之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绘“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等自然景象,以及“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的生活场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景象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对比:诗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与“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之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现状的知足;又如“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与“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情感的起伏与变化。象征:“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不仅是对地方美食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感受。直接抒情:“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这样的直接抒情,表达了对时局变化的感慨和对得失的反思。间接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来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如“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等。用典:苏轼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成语,如“矍铄惊远客”中的“矍铄”形容老人精神矍铄,是典故的化用。
3. 分段赏析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开篇至“未暇忧岁夕”苏轼开篇即点明自己因官职而西行,离别之情难以割舍。他既担忧未来相聚之日遥远,又无暇顾及眼前的岁末时光。这里,“薄宦驱我西”一句,既是对自己仕途的无奈,也是对兄弟分离的悲痛。而“未暇忧岁夕”则透露出一种被现实所迫,无暇顾及个人情感的无奈。“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至“所得不偿失”这部分苏轼通过描写节日的冷清,进一步渲染了自己的孤独与思念。他试图用酒来强颜欢笑,但冷清的酒席却难以成欢。接着,他回忆起秦地的羊肉羹和陇地的熊腊肉,这些美食虽然诱人,但在此刻却成了他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触媒。随后,他感叹时光飞逝,往事难追,所得往往不能弥补失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至“玉蕊何时折”这一部分苏轼通过描写节日的驱邪仪式和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惊讶于府卒驱邪的矍铄气势,但又觉得这些仪式并不能驱散他内心的忧愁。接着,他描绘了寒梅和冻杏的嫩萼初绽,这些景象虽然美丽,却让他更加惆怅,因为他不知道这些花朵何时会被采摘。这里,苏轼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自己的人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核”至“安用声名籍”苏轼在这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生不必过于担忧春天的花朵是否晚开,因为即使开得再晚,也终将被夏天的果实所取代。他强调人生应该追求快乐,而不是追求虚名。这里,“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一句,既是对自己人生观的总结,也是对弟弟的劝勉。“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至结尾苏轼在结尾部分感谢弟弟的来诗宽慰,并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他觉得弟弟的诗意深远,能够射中他的心意。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虽然他现在只是个小官,但能够辅佐太守,也是一件幸事。他描绘了北池的美景和美酒,觉得在这里饮酒赏景,足以消磨时光。但他也担心自己的诗力不足,难以与弟弟相匹敌。最后,他表达了对与弟弟书信往来的珍视,认为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诗歌传递情感。
下一篇:宋·苏轼《菩萨蛮·赠徐君猷笙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