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én
miào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jiāng
cóng
西
lái
shàng
yǒu
qiān
rèn
shān
jiāng
shān
huán
yōng
huī
guǐ
shén
jiān
shēn
yuān
tuó
biē
hèng
shé
lóng
wán
jīng
yáng
zhǎn
cháng
jiāo
léi
cāng
wān
shǔ
shǒu
xiáng
lǎo
jiǎn
zhì
jīn
dài
lián
huán
zòng
héng
ruò
zhǔ
dàng
qīn
rén
huán
shàng
jiàng
yáo
lái
chù
jīng
jiān
shén
xiān
zài
měng
zuò
yōu
qiě
xián
piāo
xiāo
jià
fēng
jié
cháo
tiān
guān
shū
xún
fāng
zhī
dào
jiān
zhuāng
suì
diàn
殿
luó
yān
huán
bǎi
shén
bēn
zǒu
lái
bān
yún
xīng
líng
guài
yún
sàn
guǐ
shén
huán
máng
máng
tán
jìng
jiǎo
jiǎo
qiū
yuè
wān
hái
yīng
yáo
pèi
lái
tīng
shuǐ
chán
chán

译文

大江从西方奔腾而来,上方矗立着千仞高山。江水与山峦自相环绕拥抱,景象恢宏诡谲,隐藏着神奇与邪恶。深渊之中鼍扬子鳄和鳖横行,巨壑内蛇龙盘踞,显得异常顽固。旌阳曾斩长蛟,使得雷雨改变了苍湾的面貌。蜀地的太守降服了老蹇,至今还佩戴着象征胜利的连环锁。这些水族纵横肆虐,仿佛没有主人管束,肆意侵扰人间。上帝派遣瑶姬女神下凡,她来自荆楚与巫山之间。神仙岂在于勇猛,瑶姬的玉座清幽而闲适。她轻盈地驾驭着风驰的车驾,放缓节奏朝向天帝的宫门进发。她迅速巡游四方,不知路途的艰难。她身着古代妆容和法服,在幽深的宫殿中罗列着如云的发髻。众神自行奔走,纷纷前来排班朝拜。云彩聚集时灵异鬼怪汇聚,云彩散去时鬼神也随之归还。茫茫的夜潭一片寂静,皎洁的秋月弯如新弓。或许瑶姬女神还会摇动玉佩,前来聆听潺潺的流水声。

逐句剖析

"大江从西来":大江从西方奔腾而来,

"上有千仞山":上方矗立着千仞高山。

"江山自环拥":江水与山峦自相环绕拥抱,

"恢诡富神奸":景象恢宏诡谲,隐藏着神奇与邪恶。

"深渊鼍鳖横":深渊之中鼍扬子鳄和鳖横行,

"巨壑蛇龙顽":巨壑内蛇龙盘踞,显得异常顽固。

"旌阳斩长蛟":旌阳曾斩长蛟,

"雷雨移沧湾":使得雷雨改变了苍湾的面貌。

"蜀守降老蹇":蜀地的太守降服了老蹇,

"至今带连寰":至今还佩戴着象征胜利的连环锁。

"纵横若无主":这些水族纵横肆虐,仿佛没有主人管束,

"荡逸侵人寰":肆意侵扰人间。

"上帝降瑶姬":上帝派遣瑶姬女神下凡,

"来处荆巫间":她来自荆楚与巫山之间。

"神仙岂在猛":神仙岂在于勇猛,

"玉座幽且闲":瑶姬的玉座清幽而闲适。

"飘萧驾风驭":她轻盈地驾驭着风驰的车驾,

"弭节朝天关":放缓节奏朝向天帝的宫门进发。

"倏忽巡四方":她迅速巡游四方,

"不知道里艰":不知路途的艰难。

"古妆具法服":她身着古代妆容和法服,

"邃殿罗烟鬟":在幽深的宫殿中罗列着如云的发髻。

"百神自奔走":众神自行奔走,

"杂沓来趋班":纷纷前来排班朝拜。

"云兴灵怪聚":云彩聚集时灵异鬼怪汇聚,

"云散鬼神还":云彩散去时鬼神也随之归还。

"茫茫夜潭静":茫茫的夜潭一片寂静,

"皎皎秋月弯":皎洁的秋月弯如新弓。

"还应摇玉佩":或许瑶姬女神还会摇动玉佩,

"来听水潺潺":前来聆听潺潺的流水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神女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描绘神女庙景象的诗歌。通过描绘神女庙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展现了苏轼对神秘与美丽并存的自然世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神仙形象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想象。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苏轼诗歌中的一篇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开篇即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大江奔流、千仞山耸立的壮丽景象。大江自西而来,气势磅礴;千仞山高耸入云,巍峨壮观。江山相互环拥,构成了一幅恢诡谲怪、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这里的“神奸”二字,既指自然界的神奇变幻,也暗含了对世间善恶难辨的感慨。“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旌阳斩长蛟,雷雨移沧湾。”此段进一步描绘了江底深渊与巨壑中的神秘生物。鼍鳖横行,蛇龙盘踞,展现了大自然的野性与神秘。随后笔锋一转,引入了神话传说——旌阳真人斩长蛟的故事,雷雨交加,沧湾移位,增添了诗歌的传奇色彩。“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寰。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环。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此段继续穿插神话传说,提及蜀守李冰降服老蹇(可能指某种水怪或自然灾害)的故事,以及瑶姬(西王母之女)降临荆巫之间的传说。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与神灵的敬仰。同时,“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环”也暗含了对自然力量无拘无束、难以驾驭的感慨。“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此段描绘了瑶姬的神仙生活。她并非以勇猛著称,而是端坐在幽静的玉座之上,悠然自得。她驾着风驭,弭节朝天关,倏忽之间巡游四方,却似乎并不知晓人间的艰辛。这种对比凸显了神仙与凡人的不同,也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间苦难的感慨。“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此段描绘了瑶姬接受百神朝拜的盛况。她身着古妆法服,端坐在深邃的宫殿之中,周围烟雾缭绕,宛如仙境。百神纷纷奔走而来,杂沓有序地排列成班,向她朝拜。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瑶姬的尊贵地位,也体现了诗人对神话世界的想象与构建。“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此段笔锋一转,从神话世界回到现实自然。云起时,灵怪聚集;云散时,鬼神归还。茫茫夜潭之中,一片寂静;皎皎秋月之下,潭水弯弯。这一画面既神秘又宁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境界的向往。“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结尾以遐想作结,诗人想象瑶姬或许还会摇着玉佩,前来聆听这潺潺的流水声。这一结尾既呼应了前文的神话元素,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与余韵悠长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和陶酬刘柴桑》

下一篇:宋·苏轼《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