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huì
shān
sēng
huì
biǎo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xíng
biàn
tiān
wèi
lán
jiāng
xīn
dào
chù
qiǎn
rén
ān
shān
zhōng
lǎo
宿
rán
zài
àn
shàng
léng
yán
kàn
zhěn
luò
huā
piàn
mén
xīn
zhú
qiān
gān
竿
lái
chá
kōng
yǒu
yáng
méi
shàng
dài
suān

译文

走遍了海角天涯善心也没有半点消去,到处用安心法让那弟子得以心安。那曾经为你答问的山中老人依然健在,但书案上的楞严经你早已经不再去看。倚着枕头休憩悄悄地不知花落多少,紧关柴门自对那茁茁生长的新竹千竿。客人来到喝了茶后再无他物相待,因为那芦桔杨梅尚未成熟味还发酸。

逐句剖析

"行遍天涯意未阑":走遍了海角天涯善心也没有半点消去,

"将心到处遣人安":到处用安心法让那弟子得以心安。

# 将心:用安心法,使人神绪性定。

"山中老宿依然在":那曾经为你答问的山中老人依然健在,

"案上《楞严》已不看":但书案上的楞严经你早已经不再去看。

"欹枕落花余几片":倚着枕头休憩悄悄地不知花落多少,

"闭门新竹自千竿":紧关柴门自对那茁茁生长的新竹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客人来到喝了茶后再无他物相待,

"卢橘杨梅尚带酸":因为那芦桔杨梅尚未成熟味还发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惠山僧惠表》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首联“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描绘了惠表禅师四处云游、普度众生的景象。颔联和颈联则聚焦于他的修行生活,通过“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等句,展现了他安闲宁静的生活状态。尾联“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则体现了他清苦淡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惠山僧惠表清虚自守、潜心修道的高风的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赠惠山僧惠表》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惠衷禅师清虚自守、潜心修道的高风亮节。诗中首联描绘了惠衷禅师四处云游、普度众生的景象;颔联和颈联则聚焦于他的修行生活,通过与山中老人交谈、读经、看花赏竹等细节,表现了他安闲宁静、闲逸自适的生活状态;尾联则通过“客来茶罢”的场景,突出了他清苦淡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苏轼对惠衷禅师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深刻理解。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行遍天涯意未阑”与“案上《楞严》已不看”,突出了惠表禅师从云游四方到回归内心修行的转变。白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禅师的生活场景,“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通过落花、新竹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首联写僧人惠衷云游四方的生活状态。“行遍天涯”表现了他行走四方的广阔经历,而“意未阑”则暗示他修行的志向并未因旅途的遥远而消减。后句“将心到处遣人安”则体现了他以慈悲为怀,用佛法安抚众生的高尚情怀。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修行者豁达、慈悲的基调。颔联:“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颔联描写僧人的修行生活。“山中老宿依然在”表明他与山中高僧交流频繁,这种交流使他受益匪浅。而“案上《楞严》已不看”则暗示他已从日常修行中悟得禅理,不再依赖经典。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僧人修行的境界。颈联:“攲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颈联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攲枕落花余几片”写僧人倚枕而卧,落花飘零,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闭门新竹自千竿”则描绘了门外新竹繁茂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禅意。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尾联:“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尾联描写僧人生活的清贫。“客来茶罢空无有”表明僧人生活拮据,客人来访时只能以清茶相待,别无他物;“卢橘杨梅尚带酸”则暗示卢橘和杨梅尚未成熟,无法供客。这一联通过描写僧人生活的清贫,反衬出他甘守淡泊、内心平和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和秦太虚梅花》

下一篇:宋·苏轼《和陶酬刘柴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