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wáng
gǒng
liù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píng
shēng
qīng
wǎn
suì
rén
shuí
niàn
wēng
qiǎo
céng
zāo
sōu
liáo
tuō
xiōng
qióng
hái
tóng
yuán
liàng
què
chà
xián
shèng
jìng
tōng
ruò
wèn
pín
tiān
suǒ
yīn
qiān
zhé
shǐ
náng
kōng

译文

我这一生本来就轻视其他人,到了晚年又有谁会挂念我这老头子呢。自己多次因他人的巧言而遭诬陷,只能姑且用隐语来寄托情感。自己的儿子尚可像陶渊明一样可以被责备教导,而妻子则比冯敬通的妻子贤惠。如果有人问我为何贫穷,我会说这是上天赋予的,并不是因为被贬谪才开始贫穷的。

逐句剖析

"平生我亦轻余子":我这一生本来就轻视其他人,

# 轻余子:指轻视陈元方兄弟、华子鱼等先辈人物。

"晚岁人谁念此翁":到了晚年又有谁会挂念我这老头子呢。

# 此翁:指刘原父、苏轼朋友。

"巧语屡曾遭薏苡":自己多次因他人的巧言而遭诬陷,

# 薏苡:草名,果实椭圆,白色,可为粥。

"廋词聊复托芎藭":只能姑且用隐语来寄托情感。

# 芎藭:草名,根可入药,亦称川芎。,廋词:隐语。

"子还可责同元亮":自己的儿子尚可像陶渊明一样可以被责备教导,

# 元亮:陶潜字。

"妻却差贤胜敬通":而妻子则比冯敬通的妻子贤惠。

# 敬通:姓冯,名衍,有妻妒悍。,差贤:略贤。

"若问我贫天所赋":如果有人问我为何贫穷,我会说这是上天赋予的,

# 赋:赋予。

"不因迁谪始囊空":并不是因为被贬谪才开始贫穷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为北宋苏轼所作的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唱和诗,并非单纯赞友。开篇四句,苏轼借过往经历,暗指自己常因他人巧言而蒙冤,只能借隐晦言辞倾诉。中间两句,通过与陶渊明、冯敬通对比,既赞友人如陶潜般高洁,又幽默调侃其妻子不如自己妻子贤淑。结尾处,苏轼自嘲一生贫困,直言这是上天注定,而非因贬谪所致。整首诗巧用典故,字里行间藏着文字游戏,初读或许晦涩,但细细品味,满是苏轼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的苏轼所作。写作此诗时,苏轼已历经多次贬谪,人生步入晚岁。他与王巩情谊深厚,王巩曾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宾州,两人在困境中相互慰藉。苏轼写这首和诗,是与王巩以诗唱和,倾诉人生感慨。“他借与王巩的唱和,回顾自己的人生,抒发内心复杂情感,也借诗与友人相互勉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如“遭薏苡”“元亮”“敬通”等,使诗歌内容更丰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对比:以自己与冯敬通对比,突出妻子的贤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下一篇:宋·苏轼《雨中花·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