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ng
wěi
yàn
bìng
yǐ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huáng
cóng
bái
tiān
kǒng
tān
huái
怀
jūn
kàn
lóng
wěi
shí
cái
jīn
shēng
shí
tiān
zuò
shí
lái
shí
rén
zuò
yàn
chū
shī
chéng
bào
xiè
shí
luò
zhōng
wáng
yàn
zhī
jǐn
yīn
xiá
chén
gòu
dǎo
liàn
zhī
chuáng
yǒu
kuàng
chēn
fèng
zhòu
míng
xiāng
cháo
zuò
niú
hòu
tiān
zhào
shuǐ
fēng
chuī
yún
míng
chuāng
qīng
chén
shēng
tiān
xián
shì
zhī
rén
yán
dōu
chūn
yǐn
qiū
shé
suí
huà
yuàn
cóng
lǎo
dōng
rén
zhě
yòng
shēng
fēn
bié
jiù
zuò
fèng
zhòu
shí
yàn
míng
lüè
yún
jiàn
míng
fèng
zhòu
zuò
lìng
lóng
wěi
xiū
niú
hòu
ér
qiú
yàn
shè
shè
rén
yún
yǒu
fèng
zhòu
wéi
gài
néng
píng
fèng
láng
fāng
jūn
yàn
yǒu
lóng
wěi
yàn
shèn
wèi
ruò
néng
zuò
shī
shǎo
jiě
qián
zhě
dāng
fèng
xiàng
nǎi
zuò
shī

译文

上天对于珍贵的黄琮白琥从不吝惜,但恐怕贪婪的人会因怀揣宝玉而死。看那龙尾砚,哪里像是普通的石材,它蕴含着玉的美德和金石之声。这些石头与天地共生了多久,它们成为人手中的砚台却毫不推辞。诗作写成,鲍照和谢朓与这砚石有何干系,笔墨落下,钟繇和王羲之也未必知晓这砚台的存在。华丽的锦茵玉匣都已蒙上尘埃,就连捣练支床之物又算得了什么。更别提我之前那戏谑的凤咮铭了,我们只是相互嘲笑,争做牛后之趣。碧水映照着蓝天,风吹云散,明亮的窗户下大桌清清爽爽,一尘不染。我生于天地之间,不过是一闲散之物,苏子也是个不完整的人,我们说话不论粗细,随意涂鸦,如同春蚓秋蛇。但愿能跟随苏子老去在东坡,仁者之心,何必去计较那些分别。我曾经写过一篇《凤咮石砚铭》,其中大致写道:苏子(我)一见到这方名为凤咮的砚台,就觉得连著名的龙尾砚都要羞愧地排在它之后了。后来,我向歙县的人寻求砚台,他们却说:您自己已经有了凤咮砚,为何还要寻求其他的呢?这大概是他们对我之前的话感到不平吧。奉议郎方彦德先生,拥有一方非常奇特的龙尾大砚,他说如果我能够写一首诗,稍微解释一下我之前说过的话,他就将这方大砚赠送给我。于是我写了这首诗。

逐句剖析

"黄琮白琥天不惜":上天对于珍贵的黄琮白琥从不吝惜,

"顾恐贪夫死怀璧":但恐怕贪婪的人会因怀揣宝玉而死。

"君看龙尾岂石材":看那龙尾砚,哪里像是普通的石材,

"玉德金声寓于石":它蕴含着玉的美德和金石之声。

"与天作石来几时":这些石头与天地共生了多久,

"与人作砚初不辞":它们成为人手中的砚台却毫不推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诗作写成,鲍照和谢朓与这砚石有何干系,

"笔落钟、王砚不知":笔墨落下,钟繇和王羲之也未必知晓这砚台的存在。

"锦茵玉匣俱尘垢":华丽的锦茵玉匣都已蒙上尘埃,

"捣练支床亦何有":就连捣练支床之物又算得了什么。

"况瞋苏子凤咮铭":更别提我之前那戏谑的凤咮铭了,

"戏语相嘲作牛后":我们只是相互嘲笑,争做牛后之趣。

"碧天照水风吹云":碧水映照着蓝天,风吹云散,

"明窗大几清无尘":明亮的窗户下大桌清清爽爽,一尘不染。

"我生天地一闲物":我生于天地之间,不过是一闲散之物,

"苏子亦是支离人":苏子也是个不完整的人,

"粗言细语都不择":我们说话不论粗细,

"春蚓秋蛇随意画":随意涂鸦,如同春蚓秋蛇。

"愿从苏子老东坡":但愿能跟随苏子老去在东坡,

"仁者不用生分别":仁者之心,何必去计较那些分别。

"余旧作《凤咮石砚铭》":我曾经写过一篇《凤咮石砚铭》,

"其略云":其中大致写道:

"苏子一见名凤咮":苏子(我)一见到这方名为凤咮的砚台,

"坐令龙尾羞牛后":就觉得连著名的龙尾砚都要羞愧地排在它之后了。

"已而求砚于歙":后来,我向歙县的人寻求砚台,

"歙人云":他们却说:

"子自有凤咮":您自己已经有了凤咮砚,

"何以此为":为何还要寻求其他的呢?

"盖不能平也":这大概是他们对我之前的话感到不平吧。

"奉议郎方君彦德":奉议郎方彦德先生,

"有龙尾大砚奇甚":拥有一方非常奇特的龙尾大砚,

"谓余若能作诗少解前语者":他说如果我能够写一首诗,稍微解释一下我之前说过的话,

"当奉饷":他就将这方大砚赠送给我。

"乃作此诗":于是我写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龙尾砚歌并引》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一首和诗。通过对弟弟诗作的回应,表达了其对弟弟的深深思念和真挚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深厚情感,也为我们了解他和弟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开篇以黄琮白琥(古代玉器)为喻,指出天地间珍宝无数,但人若贪婪,反会因此招祸。接着笔锋一转,赞美龙尾石(砚石之名)非寻常石材,而是蕴含了玉之德、金之声的宝物。此段既表达了对珍宝应持的正确态度,也暗含了对砚台价值的肯定。“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钟王砚不知。”此段追溯砚台的来历,问其作为天地间的石头已存在多久,又何时开始为人类所用,成为文房之宝。接着以夸张的手法,说砚台虽助诗人写成如鲍照、谢灵运般的佳作,却从不居功;虽见证书法家如钟繇、王羲之的挥毫,却默默无言。这既展现了砚台的谦逊与无私,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锦茵玉匣俱尘垢,捣练支床亦何有。况瞋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后。”此段描绘砚台的境遇,说它虽曾置于锦茵玉匣之中,却也难免沾染尘垢;甚至被用来捣练、支床,遭受冷落。接着提到苏轼(苏子)曾在砚台上题写“凤咮”铭文,以戏语自嘲为“牛后”(即追随者)。这既是对砚台境遇的同情,也是诗人借砚台自喻,表达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自嘲。“碧天照水风吹云,明窗大几清无尘。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此段描绘了一幅清逸的画面:碧天映水,风吹云散,明窗净几,一尘不染。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自称是天地间的闲逸之物,而苏轼也是命运多舛之人。这既展现了诗人对清逸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与苏轼在人生境遇上的共鸣。“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此段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在写诗时无论是粗言还是细语都不加选择,字迹也如春蚓秋蛇般随意。这既体现了诗人创作的自由与不羁,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的情怀。“愿従苏子老东坡,仁者不用生分别。”结尾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愿追随苏轼(苏子)老于东坡之下,与仁者相伴,不必再分彼此。这既是对苏轼的敬仰与追随,也是诗人对人生归宿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同时,“仁者不用生分别”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无分别境界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荆公韵四绝(其二)》

下一篇: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