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zhōng
tīng
rén
tán
qí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tán
qín
jiāng
lòu
yǒng
liǎn
rèn
qiè
tīng
áng
fēng
sōng
qīng
jué
gèng
ài
pèi
shēng
láng
dāng
cóng
zhèng
wèi
luàn
yuè
cán
quē
shì
wàng
qiān
jiā
liáo
luò
qín
zài
yǒu
lǎo
xiān
yuè
xīng
wáng
shì
rén
róng
fǎn
qiáng
xīn
qiú
kēng
qiāng
wēi
yīn
dàn
nòng
biàn
zhuǎn
shù
shēng
cuì
shēng
huáng
qíng
jīn
shàng
ěr
kuàng
duò
miǎo
máng
jiāng
kōng
yuè
chū
rén
xiǎng
jué
lán
gèng
qǐng
tán
wén
wáng

译文

夜晚在江边,父亲还在弹琴,滴漏计时显示夜已深,我整理好衣服,恭敬地悄悄聆听,内心独自因琴声而激昂。《风松》《瀑布》这些琴曲的声音已经清妙到了极点,我却更喜爱《玉佩》曲那如玉石碰撞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自从郑、卫之地的靡靡之音扰乱了纯正的雅乐,古代的乐器残缺不全,世人也早已将它们遗忘。众多的古乐器都已衰落稀少,唯独琴还存在,它就像一位不死的老神仙,见证了世间的兴盛与衰亡。世人不允许琴独自回归古朴,硬要用新的曲子来追求声音的响亮。先是轻轻抚弹,发出微弱的声音,忽然又变得急促,发出的几声就像笙簧一样浮浅脆亮。琴作为无情的枯木所制之物,如今都被弄成这样了,更何况古人寄寓在琴音中的深意,更是失落得渺渺茫茫了。江面空阔,月亮升起来了,人声已经消失,夜将尽时,我请求父亲再弹奏一曲《文王操》。

逐句剖析

"弹琴江浦夜漏永":夜晚在江边,父亲还在弹琴,滴漏计时显示夜已深,

"敛衽窃听独激昂":我整理好衣服,恭敬地悄悄聆听,内心独自因琴声而激昂。

"风松瀑布已清绝":《风松》《瀑布》这些琴曲的声音已经清妙到了极点,

"更爱玉佩声琅珰":我却更喜爱《玉佩》曲那如玉石碰撞般清脆悦耳的声音。

"自从郑卫乱雅乐":自从郑、卫之地的靡靡之音扰乱了纯正的雅乐,

"古器残缺世已忘":古代的乐器残缺不全,世人也早已将它们遗忘。

"千家寥落独琴在":众多的古乐器都已衰落稀少,唯独琴还存在,

"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它就像一位不死的老神仙,见证了世间的兴盛与衰亡。

"世人不容独反古":世人不允许琴独自回归古朴,

"强以新曲求铿锵":硬要用新的曲子来追求声音的响亮。

"微音淡弄忽变转":先是轻轻抚弹,发出微弱的声音,忽然又变得急促,

"数声浮脆如笙簧":发出的几声就像笙簧一样浮浅脆亮。

"无情枯木今尚尔":琴作为无情的枯木所制之物,如今都被弄成这样了,

"何况古意堕渺茫":更何况古人寄寓在琴音中的深意,更是失落得渺渺茫茫了。

"江空月出人响绝":江面空阔,月亮升起来了,人声已经消失,

"夜阑更请弹文王":夜将尽时,我请求父亲再弹奏一曲《文王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舟中听大人弹琴》是苏轼于行舟途中所作的一首词。全诗既饱含对父亲琴艺的赞美,又抒发了对古乐衰落、传统文化不受重视的忧虑,于江空月出、夜阑人静时,他请求再弹《文王》曲,尽显对传统古乐的热爱与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将琴声比作“风松”“瀑布”的声音以及玉佩碰撞的清脆声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琴声的清绝美妙,让读者能够通过熟悉的自然之声和玉佩声来感受琴声的特点。对比:“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将古乐的衰落与新曲的盛行进行对比,突出了古乐的寂寥和新曲的浮浅,表达了诗人对古乐的怀念与对新曲的不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江空月出人响绝”借空阔的江面、高悬的明月、寂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听琴时的专注以及对古乐的深沉情感,使景与情相互交融。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诗人开篇点明在江浦的舟中,夜晚漫长,听闻大人弹琴。自己敛衽恭听,琴音令内心激昂。随后以“风松瀑布”“玉佩声琅珰”比喻琴音,生动展现琴音的清绝与清脆悦耳,表达出诗人对琴音的高度赞赏,为全诗奠定了对美妙琴音的喜爱基调。中间六句:“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诗人由琴音联想到古乐的兴衰。自从郑卫之音扰乱雅乐,古乐器残缺,古乐被世人遗忘,唯有琴历经兴衰留存。而如今世人不接受复古,一味追求新曲的铿锵。这几句通过古乐与今乐的对比,抒发诗人对古乐衰落的感慨,以及对世人追求新曲而忘却古雅意趣的无奈。后四句:“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王。”诗人继续描绘琴音,微淡之音忽然转变,几声浮脆如同笙簧。以无情的枯木弹出如此琴音,感叹古意更加渺茫。最后描绘江空月出、夜阑人静的场景,诗人请求大人再弹古曲《文王操》,表达出诗人对古雅琴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恢复古意的期盼,深化了诗歌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

下一篇:宋·苏轼《安州老人食蜜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