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wáng
láng
shī
jiàn
qìng
yùn
bìng
chá
èr
shí
pià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1
zhé
yáng
xīn
wàn
rén
xiān
sheng
wěi
dàn
xìn
cáng
zhōng
shòu
zhī
wǎn
tuō
běn
qiè
cóng
bīng
sǒu
lái
yóu
huàn
kěn
bàn
xiān
hào
táng
bìng
wéi
tiān
xià
shì
róng
céng
dào
hǎi
biān
xián
mái
sōng
bǎi
zhōng
kǒng
hóng
liáng
dòng
gāo
lùn
qióng
xiè
xiǎo
shī
yǒu
wèi
lián
zhū
gǎn
jūn
shēng
yáo
chēng
shòu
寿
zhù
nián
lǎo
wèi
bàn
bào
jūn
qīng
àn
jiàn
xīn
bǐng
jié
yún

译文

那新奇通俗的《折杨》小曲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和喜爱,而只有我独自应和先生您高雅的《于蔦于》之曲。只相信弯曲的木杯雕琢后能售卖,哪里知道碗模本无定样。历经艰辛出来为官,愿意陪伴清瘦的仙人也以儒者自称。兄弟都是天下杰出之士,芙蓉曾开到海边城郭。不嫌弃雾气弥漫的山谷笼罩松柏,终究担心彩虹般的桥梁承载栋梁。高妙的言论滔滔不绝如锯木出屑,短小的诗篇韵味十足如串珠相连。感激您在我生日时遥相祝寿,祝愿我在余下的岁月里生机不枯。还没准备好报答您的珍贵赠礼,寄上建溪新产的如云朵般丰腴的饼茶。

逐句剖析

"《折杨》新曲万人趋":那新奇通俗的《折杨》小曲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和喜爱,

# 《折杨》新曲:《折杨柳》,乐府歌曲。

"独和先生《于蔿于》":而只有我独自应和先生您高雅的《于蔦于》之曲。

# 《于蔿于》:歌曲名。为唐人元德秀所作。《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而歌《于蔿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只相信弯曲的木杯雕琢后能售卖,

# 但信椟藏终自售:买椟还珠典故。

"岂知碗脱本无橅":哪里知道碗模本无定样。

# 橅:古同“模”,模式。

"朅从冰叟来游宦":历经艰辛出来为官,

# 冰叟:犹冰翁,即岳父。,朅:离去。

"肯伴臞仙亦号儒":愿意陪伴清瘦的仙人也以儒者自称。

# 臞仙:典出《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认为传说中的众仙形体容貌特别清瘦,后遂以“臞仙”等借称身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文人学者亦往往以此自称。

"棠棣并为天下士":兄弟都是天下杰出之士,

"芙蓉曾到海边郛":芙蓉曾开到海边城郭。

# 郛:外城。

"不嫌雾谷霾松柏":不嫌弃雾气弥漫的山谷笼罩松柏,

"终恐虹梁荷栋桴":终究担心彩虹般的桥梁承载栋梁。

# 栋桴:栋,正梁;桴,二梁。,虹梁:拱桥。屋梁。

"高论无穷如锯屑":高妙的言论滔滔不绝如锯木出屑,

"小诗有味似连珠":短小的诗篇韵味十足如串珠相连。

"感君生日遥称寿":感激您在我生日时遥相祝寿,

"祝我馀年老不枯":祝愿我在余下的岁月里生机不枯。

"未办报君青玉案":还没准备好报答您的珍贵赠礼,

# 青玉案: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建溪新饼截云腴":寄上建溪新产的如云朵般丰腴的饼茶。

# 云腴:茶的别称。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建溪新饼:福建建溪产茶闻名。新饼即新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为宋代苏轼所作。王郎写诗贺苏轼生日,苏轼次韵回应,还提及寄茶,尽显对友人祝贺的感激,凸显二人情谊与文人雅趣。诗中语言平实,将情感融入酬唱情境,质朴真挚。先回应祝寿诗,再提寄茶,层次分明。它体现苏轼典型诗风,反映宋代文人社交,为研究其生平与创作提供素材,兼具生活气息与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引用:诗中巧妙引用王郎祝寿诗的元素,借王郎之语开启自己的创作,使诗歌在酬唱中自然承接,体现出对友人诗作的尊重与回应,增强了诗歌的互动性与关联性。借物抒情:苏轼借助“寄茶”这一行为,将对友人的情谊融入茶这一物品之中。茶不仅是实物,更成为情感的寄托,借由它生动地抒发了与友人之间深厚且真挚的友情。情景交融:诗人把生日这一特定场景与收到友人祝福、寄茶等情节相结合,将自己的欣喜、感动之情融入其中,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使情感与场景相互交融,让读者更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力量。

2. 分段赏析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首联:此联紧扣王郎的祝寿诗,在语言上,用词质朴平实,却生动地展现出苏轼收到祝福时的状态。从内容主题看,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欣喜,为全诗奠定了温暖的情感基调。在表达技巧上,通过对自身反应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王郎祝寿诗的感染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二人之间友情的真挚。颔联:这一联自然地引入寄茶之事。从形象角度,“茶”这一事物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成为友情的象征。在语言上,诗人用简洁的语句叙述寄茶行为,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意。在表达技巧方面,运用借物抒情手法,借茶传递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颈联:诗句进一步描绘生日情境与对友情的感悟。在表达技巧上,运用情景交融,将生日氛围与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相融合。从内容主题来看,不仅展现出宋代文人以诗会友、以茶寄情的高雅社交场景,更深刻体现出苏轼对这份友情的重视,以及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对友情的感恩。尾联:尾联以一种豁达的姿态收尾。从语言风格上,展现出苏轼一贯的洒脱。在内容主题上,既回应了开头的祝寿,又升华了全诗情感,传递出苏轼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对友情跨越时空的坚定信念,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饱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读孟郊诗二首》

下一篇:宋·苏轼《赠清凉寺和长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