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晨喜利涉":在这美好的清晨,为能够顺利渡河而感到欣喜,
"解缆入淮浔":解开系船的缆绳,进入了淮河的岸边区域。
"寒流泛鹢首":在寒冷的水流里,船头缓缓向前行进,
"霜吹响哀吟":寒霜在风中吹拂,仿佛发出了哀伤的声响。
"潜鳞波里跃":隐藏在水中的鱼儿,在波浪里欢快地跳跃,
"水鸟浪前沉":水鸟在汹涌的浪涛前时隐时现,上下沉浮。
"邗沟非复远":邗沟距离此处已经不算远了,
"怅望悦宸襟":我惆怅地眺望远方,希望这样的景色能让帝王的心情愉悦。
“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诗人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施,谥文懿,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虞世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入唐后,其作品的描写重点由场面转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变为清新。代表作品有《春夜》《咏舞》《蝉》等。传世书法作品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还有传为他的行草墨迹《汝南公主墓志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应制诗。诗中营造了从颍水到淮水行程中的氛围,体现了应制的主题,展现了沿途水景,表达了对帝王的恭谨。
2. 写作手法
对比:“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沉”,“潜鳞”指潜伏在水中的鱼,“水鸟”是在水面飞翔的鸟类,二者都是水中的生物,但它们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鱼在波里“跃”,展现出活泼、灵动、向上的动态,充满生机与活力;而水鸟在浪前“沉”,呈现出下沉、消沉、向下的动态,显得压抑和低落。从情感和营造的氛围角度来看,鱼的跳跃给人以欢快、积极之感,仿佛在享受着水中的自由和生活的乐趣;水鸟的沉没则传递出一种消极、落寞的情绪,营造出一种略带哀伤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良晨喜利涉,解缆入淮浔”,点明出行的时间是美好的清晨,心情愉悦地乘船出发,解开缆绳进入淮水之滨,简洁交代行程的开始,奠定了轻松的基调。颔联:“寒流泛鹢首,霜吹响哀吟”,描绘行船时的情景,寒流过处,船头绘有鹢鸟的船只前行,霜风吹来仿佛发出哀吟,通过对寒流、霜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体现出应制诗庄重的风格。颈联:“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沉”,诗人将目光投向河中,描写鱼在波里跳跃、水鸟在浪前沉浮的场景,展现出河流中的生机,使画面更加生动,增添了自然的情趣。尾联:“邗沟非复远,怅望悦宸襟”,提到邗沟距离已不远,诗人怀着期待的心情,希望此番行程的景象能让帝王心情愉悦,回扣应制的主题,表达出对帝王的恭谨。
上一篇:唐·虞世南《怨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