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óu
shī
èr
shí
shǒu
·
·
yuán

朝代:唐作者:李绅浏览量:1
jiāng
chéng
liǎn
qīng
shuāng
zǎo
yuán
qiān
zhū
biàn
jīn
zhū
shí
zhāi
shí
tiān
jìn
yīng
piāo
chù
hǎi
yún
shēn
tóng
zhǐ
chóu
qiān
měi
bào
xīn
xiāng
wěi
zhào
lín
lián
ěr
jié
gēn
néng
bǎo
suí
hán
shǔ
huàn
zhēn
xīn

译文

江城的晨雾散去,早早降下了轻薄的寒霜,园中的千株橘树,果实将要变成金黄色。鲜红的果实采摘时,仿佛离高远的天际很近,洁白的花朵飘落处,又似在深邃的云海之间。橘树害怕像酸涩的枳棘那样被随意迁移,常常怀着清雅的香气,任凭阳光照耀。真怜惜你扎下根须就能坚守自我,不会随着严寒酷暑的变化而改变坚贞的品性。

逐句剖析

"江城雾敛轻霜早":江城的晨雾散去,早早降下了轻薄的寒霜,

"园橘千株欲变金":园中的千株橘树,果实将要变成金黄色。

"朱实摘时天路近":鲜红的果实采摘时,仿佛离高远的天际很近,

# 路:一作露。

"素英飘处海云深":洁白的花朵飘落处,又似在深邃的云海之间。

"惧同枳棘愁迁徙":橘树害怕像酸涩的枳棘那样被随意迁移,

"每抱馨香委照临":常常怀着清雅的香气,任凭阳光照耀。

"怜尔结根能自保":真怜惜你扎下根须就能坚守自我,

# 能:一作宜。

"不随寒暑换贞心":不会随着严寒酷暑的变化而改变坚贞的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楼诗二十首·橘园》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七言律诗,被收录在《全唐诗》卷481-31中。全诗以橘园作为意象,借助“朱实”“素英”等具体事物的描写,展现出橘树经历寒霜而不凋谢的特性,尾联“不随寒暑换贞心”直接抒发情感,体现出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追求。这首诗延续了李绅关注现实、托物言志的创作风格,与《悯农》等作品一同构成了研究唐代咏物诗的重要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组诗的创作缘由,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到越州日,初引家累登新楼,望镜湖,见元相微之题壁诗云:“我是玉京天上客,谪居犹得小蓬莱。四面寻常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微之与乐天,此时只隔江津,日有酬和相答。时余移官九江,各乖音问,顷在越之日,荏苒多故,未能书壁,今追思为新楼诗二十首。这首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歌借江城晨雾消散、轻霜初降时,橘园千株果树果实将熟、花朵绽放且经霜不凋的景象,写出了诗人对不因寒暑变化而改变本心的坚贞品格的追求。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朱实摘时天路近,素英飘处海云深”:“朱实”“素英”的花果意象,与“天路”“海云”的高远意象组合,前者聚焦橘树开花结果的具象形态,后者铺展开阔辽远的空间背景,花果依托天地而生,天地因花果添生机,二者相互映衬,赋予橘树超逸的气韵。多感官描写:“江城雾敛轻霜早”是视觉所见,晨雾消散、轻霜初降的景象清晰可感;“每抱馨香委照临”是嗅觉所闻,橘树的清雅香气萦绕不散,视觉与嗅觉交织,立体呈现橘园晨景与橘树特质。对比:“惧同枳棘愁迁徙”以枳树的低矮酸涩与橘树的馨香高洁对比,通过两种植物品性的差异,凸显橘树的高贵品格。托物言志:“不随寒暑换贞心”借橘树经冬不凋、坚守本性的特性,直接寄托诗人对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坚贞品格的追求,物与志自然相融。拟人:“怜尔结根能自保”中“自保”一词赋予橘树人的主动意识,仿佛橘树能自觉坚守根本,使植物特性带上人格化的坚守意味。虚实结合:“朱实摘时天路近”实写橘树果实可摘之景,“天路近”虚写空间的高远;“素英飘处海云深”实写花朵飘落之态,“海云深”虚写环境的辽远,虚实相映拓展意境。直抒胸臆:尾联“不随寒暑换贞心”直接抒发情感,诗人以橘树不随季节冷暖改变本性为喻,直白表达自己对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坚守内心贞节品格的追求,情感真挚强烈,无需借助其他景物或意象铺垫,直接袒露心志。

3. 分段赏析

首联“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开篇即勾勒秋晨橘园景致,江城的雾气散去,清晨的寒霜早早降临,园中千株橘树的果实即将成熟,呈现出金黄的色泽。“欲变金”既写出果实由青转黄的自然过程,又暗含对橘树价值的肯定,为下文刻画橘树品格铺垫了鲜活的视觉基础。颔联“朱实摘时天路近,素英飘处海云深”聚焦橘树的花果之美,“朱实”描绘果实红艳饱满的形态,“素英”刻画花朵洁白素雅的姿态。“天路近”“海云深”则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意境,既实写采摘果实、花瓣飘落的场景,又通过“天路”“海云”的高远辽远,赋予橘树超逸不凡的气质,让景物描写更具层次感。颈联“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转入对橘树品性的刻画,运用对比手法,橘树害怕像低矮酸涩的枳棘那样被随意移栽,始终坚守自我,怀抱着清雅的香气等待阳光的照耀。这里以枳棘的平庸反衬橘树的高洁,“馨香”不仅指橘树的香气,更象征着内在的美好品德。尾联“怜尔结根能自保,不随寒暑换贞心”直抒胸臆,诗人怜惜橘树深扎根系坚守根本,更赞叹它不会随着严寒酷暑的变化而改变坚贞的本性。“自保”“贞心”将橘树人格化,赋予其主动坚守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下一篇:唐·李绅《华山庆云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