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吴都郭":苏州城外水汽氤氲,
"阊门架碧流":城墙边碧水潺潺流淌。
"绿杨深浅巷":绿柳掩映着深深浅浅的小巷,
"青翰往来舟":装饰华美的船只在江上穿梭往来。
"朱户千家室":千万家皆是朱红色的门户,
"丹楹百处楼":上百座楼宇有着丹红色的楹柱。
"水光摇极浦":水光在遥远的水滨摇曳,
"草色辨长洲":草色中能辨认出长洲的轮廓。
"忆作麻衣翠":回忆起当年穿着青布衣衫,
# 衣翠:一作日客。,作:一作昨。
"曾为旅棹游":也曾乘船四处漂泊游历。
"放歌随楚老":跟随楚地老者放声歌唱,
"清宴奉诸侯":也曾参与清雅的宴会侍奉诸侯。
# 清宴奉诸侯:贞元中,余以布衣多游吴郡中,韦夏卿首为知遇,常陪宴席段平仲、李季何、刘从周、綦毋咸十馀辈,日同杯酒。及余以太和七年领镇会稽,则当时宾客、群吏、乐徒、寺僧、里客,无一人存者,至于韦公子,凋丧略尽
"花寺听莺入":在开满鲜花的寺庙里听黄莺啼鸣,
"春湖看雁留":于春天的湖泊边看大雁停留。
"里吟传绮唱":乡间巷陌传来优美的歌声,
"乡语认歈讴":熟悉的方言唱着古老的歌谣。
"桥转攒虹饮":桥梁曲折如彩虹饮水,
# 饮:一作影。
"波通斗鹢浮":波涛相通处,鹢舟竞逐漂浮。
"竹扉梅圃静":竹门后的梅园静谧无声,
"水巷橘园幽":水巷旁的橘园清幽雅致。
"缝堵荒麋苑":修补荒废的麋鹿苑墙,
"穿岩破虎丘":开凿岩石探访虎丘古迹。
"旧风犹越鼓":旧俗中仍可听到越地的鼓声,
"余俗尚吴钩":残留的习俗还崇尚吴国的宝剑。
"故馆曾闲访":曾经悠闲地寻访旧日的馆舍,
"遗基亦遍搜":也四处探寻古人的遗迹。
# 基:一作踪。
"吹台山木尽":吹台周围的山林已砍伐殆尽,
"香径佛宫秋":香气弥漫的小路旁佛寺已显秋意。
"帐殿菰蒲掩":帐幕下的宫殿被菰蒲遮掩,
"云房露雾收":云雾缭绕的屋舍晨露已消散。
"苎萝妖覆灭":苎萝山的妖姬已覆灭消失,
# 覆:一作废。
"荆棘鬼包羞":长满荆棘的地方仿佛鬼魅也羞愧退避。
"风月俄黄绶":昔日赏风月的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已身佩黄绶,
"经过半白头":再次路过时头发已半白。
# 经过半白头:自注:元和七年,余以校书郎从役,再至苏州。时范十五传正为郡,而贞元中宾客散落,半已殂谢。及宴,而伶人酒徒悉往日者,问僧,惟令起二人,已疾。
"重来冠盖客":如今重来已是冠盖加身的官员,
"非复别离愁":已不再有当初离别的忧愁。
# 非复别离愁:自注:太和七年,余镇会稽,刘禹锡为郡,则元和中苏州相识,知与不知,索然皆尽。河柳衰谢,邑居更易,乃甚令威之叹也。
"候火分通陌":斥候的烽火照亮了四通八达的道路,
"前旌驻外邮":前行的旗帜停在外面的驿站。
"水风摇彩旆":江风摇动着彩色的旗帜,
"堤柳引鸣驺":堤岸的柳树引来车马的嘶鸣。
"问吏儿孙隔":询问小吏得知儿孙相隔遥远,
"呼名礼敬修":高声呼喊名字以表恭敬。
"顾瞻殊宿昔":回首往昔与今日大不相同,
"语默过悲忧":沉默不语心中满是悲伤忧愁。
"义感心空在":心中的道义之感虽在,
"容衰日易偷":但容颜衰老岁月易逝。
"还持沧海诏":仍然手持朝廷的诏书,
"从此布皇猷":从此开始宣扬皇家的谋略。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1. 分段赏析
开篇“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描绘出吴都城郭被烟水环绕,阊门横跨在碧绿水流之上的宏大景象,尽显江南水乡的灵动与繁华。“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进一步刻画城中绿杨掩映着深深浅浅的小巷,装饰华美的船只在水面上穿梭往来的画面,动静结合,凸显出苏州城的独特韵味。“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以“朱户”“丹楹”描绘出城中富贵人家众多、楼阁华丽的景象,展现出苏州城的富庶与繁荣。“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写水光在远处的水滨闪烁摇曳,透过草色可以分辨出长洲的位置,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忆作麻衣翠,曾为旅棹游”,诗人回忆自己曾身着麻衣、乘船旅行的过往,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放歌随楚老,清宴奉诸侯”,描述自己曾放声高歌跟随楚地老人,也在清雅的宴会上侍奉诸侯,展现出曾经的豪情与风采。“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描绘在鲜花盛开的寺庙中听莺啼婉转,在春天的湖面上看大雁停留,充满了闲适与惬意。“里吟传绮唱,乡语认歈讴”,写里巷中传来美妙的歌声,乡音中能辨认出古老的歌谣,体现出苏州城浓郁的文化氛围。“桥转攒虹饮,波通斗鹢浮”,形象地描绘出桥梁曲折如彩虹饮水,水波中船只如斗鹢般浮动的奇妙景象。“竹扉梅圃静,水巷橘园幽”,展现出竹门、梅园的静谧和水巷、橘园的清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缝堵荒麋苑,穿岩破虎丘”,写修补废弃的麋鹿苑墙,穿行于虎丘的岩石之间,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旧风犹越鼓,余俗尚吴钩”,表明古老的越地鼓声依然存在,吴地的风俗还保留着,体现出苏州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故馆曾闲访,遗基亦遍搜”,诗人回忆自己曾悠闲地探访古旧的馆舍,也仔细搜寻过遗留的遗迹,表现出对历史的探寻与敬重。“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秋”,描绘吹台上的树木已经凋零,香径中的佛宫笼罩在秋意之中,增添了一抹凄凉之感。“帐殿菰蒲掩,云房露雾收”,写帐殿被菰蒲遮掩,云房中的露雾渐渐消散,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苎萝妖覆灭,荆棘鬼包羞”,借苎萝和荆棘的意象,暗示曾经的繁华已逝,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带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风月俄黄绶,经过半白头”,诗人感叹时光匆匆,自己从风华正茂到如今头发半白,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重来冠盖客,非复别离愁”,此次重来,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为离别而忧愁的人,心态发生了变化。“候火分通陌,前旌驻外邮”,描写迎接的灯火照亮了大街小巷,前行的旗帜停在外面的驿站,展现出一种庄重、威严的氛围。“水风摇彩旆,堤柳引鸣驺”,写水上的微风摇动着彩色的旗帜,堤岸上的柳树仿佛在牵引着车马,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问吏儿孙隔,呼名礼敬修”,诗人询问小吏儿孙的情况,呼喊名字时态度恭敬有礼,体现出对当地百姓的关怀。“顾瞻殊宿昔,语默过悲忧”,回首往昔,感慨如今与过去大不相同,言语之间流露出深深的悲伤与忧虑。“义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虽然心中的道义之感依然存在,但容貌衰老,时光轻易流逝,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还持沧海诏,从此布皇猷”,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将带着皇帝的诏书,去推行皇家的政策,展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整首诗通过对苏州城历史变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 《追昔游集》……颇有体格。如《石泉》诗“微度竹风涵浙沥,细浮松月透轻明”,《翡翠》诗“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皆秀句也。又“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桥转攒虹饮,波通斗鹢浮”,深肖吴中风景。又《水寺》诗“坐看鱼鸟沉浮远,静见楼台上下同”,《宿瓜洲》“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写景处亦有静观之妙。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上一篇:唐·李绅《长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