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郁郁春草长":江畔城池春草茂盛生长,
"悠悠汉水浮青光":悠悠汉水泛着青色的波光。
# 青:一作清。
"杂英飞尽空昼景":百花凋零只剩空旷白昼景,
"绿杨重阴官舍静":绿杨成荫官邸静谧无声响。
"此时醉客纵横书":醉客挥毫狂草书章意纵横,
"公言可荐承明庐":直言进谏可入朝堂献忠诚。
# 公言可荐承明庐:元和十四年,故山南节度仆射崔公奏观察判官,蒙以书奏见委,常戏拙速。
"青天诏下宠光至":皇恩诏书降下荣光耀门庭,
"颁籍金闺征石渠":金榜题名应召入朝修典籍。
# 颁籍金闺征石渠:旧注:是岁五月,蒙恩除右拾遗。
"秭归山路烟岚隔":秭归山路雾气弥漫难通行,
"山木幽深晚花拆":深山老林幽暗晚花正盛开。
"涧底红光夺火燃":溪涧红波似火摇曳风含毒,
"摇风扇毒愁行客":愁煞行路之人步履艰且重。
# 摇风扇毒愁行客:骆谷中多毒树,名山琵琶,其花明艳,与杜鹃花同,樵者识之,言曰:“早花杀人。”
"杜鹃啼咽花亦殷":杜鹃悲啼声咽山花红艳艳,
"声悲绝艳连空山":哀声与绝色交织回荡群山间。
# 连:一作怜。
"斜阳瞥映浅深树":夕阳斜照深浅树影斑驳处,
"云雨翻迷崖谷间":云雾骤雨笼罩山谷难辨路。
"山鸡锦质矜毛羽":山鸡炫耀锦绣羽毛展华彩,
"透竹穿萝命俦侣":穿越竹林藤萝呼唤伴侣来。
"乔木幽溪上下同":高树溪流上下栖息共相随,
"雄雌不惑飞栖处":雌雄不惑明确栖息不迷途。
# 惑:一作异。
"望秦峰回过商颜":回望秦地山峰迂回过商颜,
"浪叠云堆万簇山":云浪翻涌群峰如浪叠万千。
# 云:一作波。
"行尽杳冥青嶂外":穿越幽暗险峰来到天际外,
"九重钟漏紫霄间":九重宫阙钟声回荡紫霄间。
"元和列侍明光殿":元和年间侍立明光殿前,
"谏草初焚市朝变":谏书初焚时局骤变风云翻。
"北阙趋承半隙尘":北阙奔走半生踏遍尘与土,
# 承:一作臣。
"南梁笑客皆飞霰":南梁笑看宾客如雪霰消散。
# 笑客:一作吟啸。
"追思感叹却昏迷":追忆往事感叹不已心迷茫,
"霜鬓愁吟到晓鸡":霜染鬓发愁吟直到鸡鸣天明。
"故箧岁深开断简":故匣尘封多年翻开残旧卷,
"秋堂月曙掩遗题":秋夜书房月下掩卷题字留。
# 题:一作袿。
"呜呜晓角霞辉粲":晓角声催霞光灿烂抚剑叹,
"抚剑当应一长叹":刍狗岂能效仿圣贤空怀愁。
# 应:一作楹。
"刍狗无由学圣贤":刍狗没有理由效仿圣贤,
"空持感激终昏旦":只能徒然心怀感激,直到终其一生。
# 激:一作谢。
中唐诗人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乌程令李晤之子,元和元年登进士第,曾因触怒权贵下狱。武宗时,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颇密,并共同倡导写作新乐府。其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晚年自编诗集《追昔游诗》叙述其平生游历,抒怀旧之情,发兴衰之感,颇有兴味。代表作品《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传诵不衰。
1. 分段赏析
“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青光”两句是描写江城与汉水的春日景象。“郁郁”生动地描绘出春草繁茂的样子,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日氛围。“悠悠”一词赋予汉水以动态感,使平静的水面仿佛有了绵长的韵味,“浮青光”则形象地写出了汉水在春日阳光下闪烁着青碧光泽的画面,勾勒出一幅开阔而清新的春日江景图。“杂英飞尽空昼景,绿杨重阴官舍静”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杂英飞尽”点明春花凋零殆尽,白昼的景色略显空寂,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春将归去的淡淡惆怅。“绿杨重阴”描绘出杨柳枝叶繁茂、浓荫密布的样子,而“官舍静”则以环境的静谧,衬托出官舍的清幽与寂寥,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境或许也较为宁静与孤寂。“此时醉客纵横书,公言可荐承明庐”两句叙述了诗人醉酒挥毫疾书,有人说可以推荐他到承明庐(代指朝廷)为官的情景。“醉客”点明诗人的状态,“纵横书”表现出其醉后洒脱不羁、挥笔自如的模样,为后文诗人受诏赴京任职埋下伏笔,也侧面反映出诗人的才华与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情。“青天诏下宠光至,颁籍金闺征石渠”两句写朝廷的诏书下达,诗人受到恩宠,被征召到朝廷任职。“青天诏下”突出诏书下达的神圣与庄重,“宠光至”则表明诗人因获征召而感到荣耀。“颁籍金闺”“征石渠”都是指诗人将进入朝廷的重要机构任职,展现了诗人命运的转折,也暗示其对未来仕途充满期待。“秭归山路烟岚隔,山木幽深晚花拆”两句描绘了诗人前往朝廷途中,在秭归一带所见的山路景色。“烟岚隔”写出山路被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神秘之感,增添了旅途的艰辛与未知。“山木幽深”描绘出山林的深邃与静谧,“晚花拆”点明虽已至晚春,但仍有花朵绽放,在幽深的山林中点缀出一丝生机,也暗示诗人在赴任途中对沿途景色的细致观察。“涧底红光夺火燃,摇风扇毒愁行客”两句刻画了山涧的奇特景象。“红光夺火燃”形容涧底的红色光芒比火焰还要耀眼,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奇异而炽热的氛围。“摇风扇毒”则写出山间热风裹挟着毒气,令行客忧愁不已,既描绘出旅途环境的恶劣,也烘托出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与愁苦心境。“杜鹃啼咽花亦殷,声悲绝艳连空山”两句以杜鹃啼叫和鲜艳的花朵为描写对象。“杜鹃啼咽”赋予杜鹃啼声以悲切之感,古人常以杜鹃啼血表达哀怨之情,此处奠定了悲伤的基调。“花亦殷”描绘出花朵颜色艳丽夺目,然而在杜鹃悲啼的映衬下,艳丽的花朵也仿佛染上了哀愁,“连空山”进一步渲染出空旷寂寥的氛围,使悲伤之感更加强烈。“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的变幻景色。“斜阳瞥映”写出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映照在高低错落的树木上,光影交错,富有层次感。“云雨翻迷”则生动地表现出山间云雨翻腾,弥漫在崖谷之间,使整个山谷变得迷雾朦胧,展现出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神奇,也暗示了旅途的不确定性与诗人内心的迷茫。“山鸡锦质矜毛羽,透竹穿萝命俦侣”两句描写山鸡的形象与活动。“锦质矜毛羽”写出山鸡羽毛绚丽华美,且以自身羽毛为傲,一个“矜”字赋予山鸡以拟人化的神态,生动展现其骄傲姿态。“透竹穿萝命俦侣”描绘出山鸡穿梭于竹林与藤萝之间,呼唤同伴的情景,充满生机与活力,与前文所描绘的部分悲伤、迷茫的景象形成对比。“乔木幽谿上下同,雄雌不惑飞栖处”两句写高大的树木与幽深的溪流相映成趣,山林中的鸟儿雌雄和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乔木幽谿上下同”描绘出山林中乔木与溪流相互映衬的和谐画面,“雄雌不惑飞栖处”则通过鸟儿的自在生活,反衬出诗人在仕途奔波中的迷茫与身不由己,也暗含对宁静、安稳生活的向往。“望秦峰回过商颜,浪叠云堆万簇山”两句写诗人回望经过的秦峰、商颜山,只见群山如同浪涛、云朵般层层叠叠。“望秦峰回过商颜”点明诗人的行进路线与回望动作,“浪叠云堆万簇山”运用比喻手法,将连绵的群山比作浪涛与云朵,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群山的雄伟壮观与连绵不绝,展现出诗人旅途的漫长与所见景色的壮阔。“行尽杳冥青嶂外,九重钟漏紫霄间”两句写诗人行走到了遥远的青山之外,最终到达朝廷所在之处。“行尽杳冥青嶂外”强调旅途的遥远与艰辛,“九重钟漏紫霄间”则以“九重”突出朝廷的威严与神秘,“钟漏”点明时间,暗示诗人历经艰辛终于进入朝廷,开始新的仕途生涯,也流露出一丝不易与感慨。“元和列侍明光殿,谏草初焚市朝变”两句回顾往事。“元和列侍明光殿”讲述诗人在元和年间曾在明光殿侍奉,点明曾经的辉煌经历。“谏草初焚市朝变”则暗示诗人曾书写谏书,而谏书焚烧之际,朝廷局势发生了变化,为后文诗人感慨世事变迁埋下伏笔,也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政治生涯的回忆与对局势变化的无奈。“北阙趋承半隙尘,南梁笑客皆飞霰”两句继续回忆过往在朝廷与南梁的经历。“北阙趋承半隙尘”写诗人在朝廷中奔走侍奉,如同半粒尘埃般渺小,表现出在朝廷中的卑微与身不由己。“南梁笑客皆飞霰”则回忆在南梁时,曾经的谈笑宾客如今都如飞散的雪霰般消失不见,突出世事无常、物是人非之感,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慨。“追思感叹却昏迷,霜鬓愁吟到晓鸡”两句写诗人追忆往事,感叹不已,甚至感到神志恍惚,满头白发的他满怀忧愁地吟诗直到破晓鸡鸣。“追思感叹却昏迷” 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沉浸于回忆中难以自拔,内心的感慨与伤感达到极致。“霜鬓愁吟到晓鸡”则通过外貌与行为描写,展现出诗人因岁月流逝、人生坎坷而忧愁,只能以吟诗来排解愁绪,彻夜难眠,尽显其凄凉与无奈。“故箧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两句写诗人打开尘封多年的旧箱子,看到残缺的竹简,在秋日清晨的月光下,掩上过去留下的题字。“故箧岁深开断简” 通过“故箧”“岁深”“断简”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氛围,暗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秋堂月曙掩遗题”描绘出在秋夜清晨的月光下,诗人面对过去的题字,心中充满伤感,默默将其掩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旧与哀愁的情感。“呜呜晓角霞辉粲,抚剑当应一长叹”两句写清晨号角声呜咽,霞光灿烂,诗人抚摸着宝剑,不禁长叹一声。“呜呜晓角”以号角的呜咽声营造出一种悲壮、凄凉的氛围,“霞辉粲”的明亮景色与悲戚的号角声形成鲜明对比。“抚剑当应一长叹”则通过“抚剑”的动作与“长叹”的行为,表现出诗人空有一身抱负却难以施展,面对人生起伏,只能无奈叹息,尽显其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刍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两句直抒胸臆。“刍狗”在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后即被丢弃,这里诗人以“刍狗”自比,感慨自己没有机会学习圣贤,实现抱负。“空持感激终昏旦”则表明诗人空怀感激之情,从早到晚都难以释怀,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对无法实现理想的深深遗憾。
上一篇:唐·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海棠》
下一篇:唐·李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