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ān
niú
zhī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qiān
niú
chū
西
zhī
chǔ
dōng
wàn
yǒng
xiāng
wàng
shuí
jiàn
tóng
shén
guāng
nán
hòu
shì
zhōng
méng
lóng
rán
jīng
líng
qiū
suì
tōng
tíng
tíng
xīn
zhuāng
lóng
jià
céng
kōng
shì
rén
wèi
ěr
qǐng
zǒu
ér
tóng
chēng
jiā
suí
fēng
jiǎn
bái
gōng
gōng
shàn
táng
diàn
殿
míng
fáng
lóng
biàn
tiān
xià
yuè
yáng
wēi
fēng
zhū
xiǎo
rén
tài
zhuì
guā
guǒ
zhōng
chū
yán
zhòng
chū
gān
suǒ
zhōng
jiē
wèi
jià
bǐng
xīn
chōng
chōng
fáng
shēn
dòng
jié
zhù
zhōng
suī
jiù
shì
gǎn
mèi
zhī
zuò
gōng
míng
míng
jūn
chén
zhǐ
chǐ
huò
wèi
róng
ēn
shǐ
gōng
xiǎo
yǒu
jiā
jiè
zhī
zài
zhì
gōng
fāng
yuán
gǒu
zhàng
duō
yīng
xióng

译文

牵牛星出现在天河以西,织女星位于天河以东。万古以来它们永远只能隔河相望,七夕之夜,谁又见过它们一同出现在天空。两星交会,那神异的灵光始终难以被人等到,牵牛与织女七夕相会之事终究没有实证。假如说它们的精气会突然会合在一起,那又何必等到秋天才相通。妆饰一新的织女星亭亭玉立在银河边上,驾着龙车徘徊在天空。世上的人也都在为了它的出现而乞巧,就连青少年们也在到处奔走着欢呼助兴。各随自家的丰俭而祭祀,下自贫民百姓,上至贵族王公。皇宫里的大厨在忙着准备祭品,腰挂佩玉的女人们也纷纷走出内室来到院中。全天下的女子白天都会把衣裳曝晒在太阳之下,夜里身着盛装在风前月下乞巧于神明。那蛛丝也以小人之态,曲折地连缀在瓜果之中。一早摆上的筵席已被浓重的露水所打湿,一直等到天将亮时,乞巧仪式方才甘心告终。你这个尚未出嫁的女子真是令人嗟叹,为何总是如此地忧心忡忡。你应当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动,竭尽全力从事好纺织的事情。你虽然没有公爹公婆可以事奉,又岂能违背礼法,不从事纺织劳动。明明君臣之间已达成契合,可还是有近臣不为君主所容。君臣关系应讲大义,但也须处之以礼,夫妻之间应讲恩情,但也须待之以恭。无论富贵贫贱,女子都有婚配的佳期,一定要合乎公义方可执行。男女之间的婚姻不能苟合,君臣关系的道义也与此相同。

逐句剖析

"牵牛出河西":牵牛星出现在天河以西,

"织女处其东":织女星位于天河以东。

"万古永相望":万古以来它们永远只能隔河相望,

"七夕谁见同":七夕之夜,谁又见过它们一同出现在天空。

"神光意难候":两星交会,那神异的灵光始终难以被人等到,

# 意:一作竟。,光:一作仙。

"此事终蒙胧":牵牛与织女七夕相会之事终究没有实证。

# 终蒙胧:指事不可确信。

"飒然精灵合":假如说它们的精气会突然会合在一起,

# 飒然:飘动貌。

"何必秋遂通":那又何必等到秋天才相通。

# 通:一作缝。

"亭亭新妆立":妆饰一新的织女星亭亭玉立在银河边上,

# 亭亭:高远貌。

"龙驾具曾空":驾着龙车徘徊在天空。

# 曾空:高空。空:一作穹。,龙驾:龙拉的车。

"世人亦为尔":世上的人也都在为了它的出现而乞巧,

"祈请走儿童":就连青少年们也在到处奔走着欢呼助兴。

# 走儿童:孩子们奔走相告。

"称家随丰俭":各随自家的丰俭而祭祀,

# 丰俭:指供品果馔的厚薄。

"白屋达公宫":下自贫民百姓,上至贵族王公。

# 公宫:指皇宫。,白屋:古代平民住房不施采,故称。

"膳夫翊堂殿":皇宫里的大厨在忙着准备祭品,

# 翊堂殿:指陈设馔具。,膳夫:官名,掌天子及后妃的饮食。

"鸣玉凄房栊":腰挂佩玉的女人们也纷纷走出内室来到院中。

# 凄房栊:指房内空无一人,共在庭院之中。房栊:窗户。,鸣玉:妇女身上的环佩之声。

"曝衣遍天下":全天下的女子白天都会把衣裳曝晒在太阳之下,

# 曝衣:即晒衣。

"曳月扬微风":夜里身着盛装在风前月下乞巧于神明。

"蛛丝小人态":那蛛丝也以小人之态,

"曲缀瓜果中":曲折地连缀在瓜果之中。

# 缀:一作掇。

"初筵裛重露":一早摆上的筵席已被浓重的露水所打湿,

# 初筵:筵席初始。

"日出甘所终":一直等到天将亮时,乞巧仪式方才甘心告终。

# 终:一作从。

"嗟汝未嫁女":你这个尚未出嫁的女子真是令人嗟叹,

"秉心郁忡忡":为何总是如此地忧心忡忡。

# 忡忡:忧愁貌。

"防身动如律":你应当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动,

# 动如律:一举一动都有律令规诫。

"竭力机杼中":竭尽全力从事好纺织的事情。

# 机杼:织布机。

"虽无姑舅事":你虽然没有公爹公婆可以事奉,

# 姑舅事:出嫁后侍奉公婆之事。

"敢昧织作功":又岂能违背礼法,不从事纺织劳动。

# 昧:失,误。,敢:岂敢。

"明明君臣契":明明君臣之间已达成契合,

# 君臣契:喻夫妇之道,有如君臣,臣一失身,君将不容。

"咫尺或未容":可还是有近臣不为君主所容。

# 咫尺:喻距离很近。八寸为咫。

"义无弃礼法":君臣关系应讲大义,但也须处之以礼,

"恩始夫妇恭":夫妻之间应讲恩情,但也须待之以恭。

# 夫妇恭:夫妇相敬如宾。

"小大有佳期":无论富贵贫贱,女子都有婚配的佳期,

# 小大:小指婚配,大指仕进。

"戒之在至公":一定要合乎公义方可执行。

# 至:极公正。

"方圆苟龃龉":男女之间的婚姻不能苟合,

# 龃龉:齿参差不齐。喻抵触,不合。

"丈夫多英雄":君臣关系的道义也与此相同。

# 丈夫多英:一作勿替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牵牛织女》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的前半部分写牵牛织女隔河相望、七夕难聚的神话,用“神光难候”“精灵合”等句,点出传说虚幻朦胧的特点。后半部分转向人间,描绘百姓七夕乞巧的热闹场景——儿童跑着祈愿,从贫寒之家到富贵宫廷,晒衣、挂蛛丝、摆瓜果,细节真实生动。最后由乞巧引申,以“未嫁女”的辛劳,暗喻女子恪守礼法、尽织作之责的处境,又以“君臣契”“方圆龃龉”作比,借织女事劝诫为人当重“至公”。全诗由神话到现实,语言平实自然,既保留传统七夕主题,又融入对社会与人情的思考,情感深沉,意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以​​神话传说与社会现实交织​​为题材的诗作。表达了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也暗含对社会现实和君臣伦理的深刻隐喻。

2. 写作手法

白描:“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这两句以简洁的方位词直接点明牵牛星与织女星的空间位置,未加任何修饰或渲染,仅用客观陈述勾勒出两星隔河相望的基本格局。这种不加主观情感、仅以简练笔墨呈现事物特征的写法,符合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施烘托渲染”的特点。与诗中其他带有想象或情感色彩的句子相比,此句更注重客观描述。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先点明牵牛织女隔河相望的神话位置,“万古永相望”突出其长久分离的孤独;“七夕谁见同”则以疑问质疑传统传说中七夕相会的真实性,为后文铺垫。“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进一步深化质疑:神光难候、真相朦胧,精灵相合未必只在秋日。这里“飒然”二字写出精灵相合的轻盈,却也暗示人间对神话的想象未必符合实际。“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转向织女形象:她亭亭玉立、新妆初成,却只见龙驾空荡,强化神话的空幻感。“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则转向人间——孩子们为七夕奔走祈愿,以“走”字写出孩童的天真与虔诚,画面鲜活。“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详细描绘人间七夕习俗:无论贫富(“白屋达公宫”),从准备膳食到晾晒衣物,从瓜果缀蛛丝到月下曝衣,处处可见百姓对节日的重视。“曳月”“蛛丝”等细节,以生活化的场景展现民俗的热闹与细腻。“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写七夕宴饮从夜露沾衣到日出方歇,呼应前文习俗的热闹。“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笔锋一转,聚焦未嫁女子:她们内心忧虑(“郁忡忡”),严守礼法(“防身动如律”),尽力织作(“竭力机杼中”)。即便无婆媳之事,也不敢懈怠织功,刻画出古代女性勤劳守礼的形象。末段“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由夫妇关系升华至君臣:即便有契约(“君臣契”),也可能因矛盾(“咫尺或未容”)疏远;夫妇需守礼法才有恩情,而为人处世更要以“至公”为准则。若方枘圆凿(“方圆龃龉”),即便为英雄也难免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下一篇: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猜你喜欢